千呼萬喚始出來,首兩幅位於啟德發展區標榜為港人港地正式被規劃,滿以為可以為接近19萬公屋輪候冊上,以及一班負擔不起貴價私樓的市民帶來多一個選擇,但這批只建約1100個單位,顯然是杯水車薪,難解決現時樓價高置業難的現實困局。
業主優先享用新配套設施
同居屋地形勢相同,鑑於興建需時,港人港地兩項目最快明年透過招標賣出,約需四年才落成。面對樓價高企的年代,除了1100個買家可以享受這批新發展區帶來的經濟遠景外,第1101個已經要透過其他途徑置業,由於物業所在位置正位於啟德發展區的住宅群內,難免令人有開荒牛的感覺,其他建設亦同時施工,要長期忍受灰塵共眠生活。
唯一可取的,是啟德發展局日後對外交通配套,和地區設施同時啟用,如港鐵沙中線及多項康樂體育館相繼落成,社區完善,成功購入的業主優先享用新簇設施,加上政府刻意安排首兩幅港人港地為先導計劃,也可避免在私人地皮旁惹來發展商反對聲音,佐證了特首梁振英避免與私人發展商直接衝突,引起他們的不滿。
勾地表徵地 推翻前朝承諾
從決定定出港人港地之前,梁振英以行動推翻前屆政府一切的「不可能」,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擔任前朝內閣發展局局長之時,那時斬釘截鐵指不會打勾地表內的住宅用地的主意,來興建公屋等資助房屋,今次最後「徵召」原放在勾地表內首兩幅啟德發展區住宅地,已打破當日承諾。連同上周剛把1400個置安心計劃用地轉租為售,反映了梁振英沒有前朝包袱,可以不擇手段、一意孤行強行自己認為對的施政目標。
為加快港人港地和居屋用地數量,筆者一次一次反覆建議可在港鐵招標項目上,撥出部份作資助房屋或混合式居屋的方式,來解決居屋搵地難的權宜之計,這好處在於更加縮短資助房屋嚴重缺地的難題,既然目前西鐵地皮可以限呎,其他港鐵地皮亦可按比例規劃為私人和資助房屋,一舉兩得。
劉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