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起錨再加運費<br>承接力不足 效用成疑

航運股起錨再加運費
承接力不足 效用成疑

【本報訊】東方海外(316)、中國遠洋(1919)等船公司,於9月、10月再展開新一輪加價計劃,運費、燃油附加費、港口擠擁費等雜項,每箱加幅250至1660美元不等(見表)。不過貨主認為加價能否成功仍拭目以待,剛於8月推出的加價計劃便告落空。 記者:周燕芬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指,今年以來船公司多番加價計劃,只有5、6月份取得較明顯成效,最近一次8月份加價計劃便落空。

亞歐航線運力大增

市場承接力不足,是加價不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紡織商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董黃定光指出,「本港整體出口7月比6月差,8月比7月差」他預期9月亦不會有改善,持續按月下跌約3%。以他經營的成衣紡織業為例,今年中檔紡織品出口跌幅達20%,低檔貨跌約10%,高檔貨較佳,跌幅少於10%。
另外,航運業的貨運運載力增加亦令價錢受壓。據《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貨運代理指,大船下水量增加,船公司的裝載量只有70%,為了提高艙位,不得不降價促銷。長榮和中海共艙關係結束,長榮航運獨立開闢一條亞歐航線,致使亞歐航線的運力大幅增加,多出來的運力不得不陷入價格競爭。

靠打折換高裝載率

進入8月份,集裝箱運費每周都在以逾百美金的速度下跌,亞歐航線由7月份20呎小標箱運費1800美元,降至目前的1200美金,一個月內跌幅達33.3%;將難以實現各航運公司今年年內扭虧的期望。一旦扭虧失敗,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2866)兩家公司在國內上市的股票均將被冠以ST風險警示版之列。去年亞歐航線小標箱價格曾降至600美金,致使各公司去年虧損巨大。
航運人士的分析,儘管目前運價普遍下跌,航運公司的策略是將價格拉高之後再不同程度打折,以當前價格為例,1200美元的標價,先漲至1700美元,再降至1300美元,以獲取高裝載率和可觀利潤。
然而本港空運業近兩至三周則一遍好景。林宣武表示,由於iPhone5將於9月12日公開發售,香港作為iPhone全球最大集散地,每日正以100、200萬部的貨運量包機出口往美國等地;其他貨物「幾多錢都搵唔到個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