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書的名字,而不是作者,吸引了我。純真博物館的博物館三個字,令我眼前一亮。有一段日子,我是個博物館迷。最初出外旅遊,逛的多半是教堂和美術館,後來就迷上了博物館,不是規模驚人的羅浮宮、英國博物館,或者歷史、自然博物館,而是芝麻綠豆般的小專館,物並不博,觀眾不會多,像英國的南丁格爾館、佛洛伊德館、設計館,再然後是微型館、玩具館、玩具熊館等等。那麼,純真又是什麼東西呢?故事是個富有的花花公子,給未婚妻買禮物時看上了女售貨店,常常跟她幽會,結果沒有娶她,但始終對她念念不忘,每次相聚,總悄悄藏起她用過的、碰過的東西,不論是杯子碟子、香水瓶、罐、煙灰缸、開瓶器、髮夾、別針,等等。這些物件,愈存愈多,而且體積愈來愈大,譬如女子居住的小房子、家內的家具、各種圖畫、鸚鵡、桌椅。這些,不易偷走,連搬運也成問題。富家子不惜家財,索性把房子買下來,把屋內的老人家安置到新房子去。原來的房子就成為博物館。所謂純真,就是指這麼一回事吧。小說的寫法有什麼特別呢?從頭到尾都穿插著博物館這個空間,每個場景,譬如,一個湯匙吧,作者就會對讀者說:你將會在純真博物館見到這湯匙,我是這時候這個地點這樣的情況下偷取收藏起來的。所以,許多時候,讀者已經知道博物館會有什麼物品了。到了最後的一章,連作者自己也現身了,交代這本書是由故事中的主角托付奧罕.帕慕克寫的,彷彿這一切都是真實的事情。真實的事情?如果今天誰想參觀純真博物館,不會失望。因為作者買了一座房子,據說就是小說中女主角的住址,並且以小說的名字命名。今年四月廿八日正式開館迎接書迷。樓高三層,按小說內容設計,共有八十三個櫥窗,展示書中八十三章情節。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放大的微型屋,仿照真人實物的比例。小說塑造、表現真實的人生。但人生,許多時反而在模擬、仿製小說。許多人寧願相信虛擬的東西。所以,你不要追問小說的真實性,否則,真正純真的,其實是你這個讀者。我對小說的內容沒有什麼興趣,反而對館的建立,感覺訝異,因為手工藝等雜物,一般人以為不能登藝術的殿堂,除非是珍惜精緻而漸受遺忘的東西的人,又或者,你是帕慕克的忠實讀者。我很喜歡結尾比較特別的兩段,一段是寫主角到世界各地去參觀不同的博物館,幾乎是一篇博物館指南了。另一段是接下去寫收藏家,寫他們收藏什麼,為什麼收藏,收藏到底有什麼意義。此外,作者寫伊斯坦堡的老區,那些房屋、小店、窄巷、居民,又豈是觀光客會見到的美麗?這才是真實的伊斯坦堡。到伊斯坦堡,也應該帶一雙純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