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在芝加哥Grant Park見證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的誕生。看着精神飽滿,神采飛揚,滿臉自信的奧巴馬走到台上接受群眾祝賀及發表演說時,感受到的是身邊發自內心的興奮與感動,聽到的是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還領會到奧巴馬演說中的那份對克服困難迎接美好未來的期許。那時正值雷曼剛倒閉,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搖搖欲墜,很多美國人都指望新總統能像小羅斯福那樣重建國民信心,重建經濟。四年過去了。奧巴馬的一頭黑髮已變得斑斑駁駁,自信的臉容添上了幾抹滄桑與無奈。更糟的是,美國的經濟狀況比2008年時只稍微好轉了一點,大家都感覺不到好日子來臨,越來越多人從希望轉為失望及憤怒。共和黨的對手也不客氣的用上列根的名句"Are you better off than you were four years ago?"(你過得比四年前好嗎?)提醒選民奧巴馬如何騙了大家,如何不濟事。老實說,這個問題真的不好答。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然不是奧巴馬的錯,沉重的國債也不能都算在他頭上,小布殊2001年開始發動的兩場戰爭加上大幅減稅是重要因素。但對選民來說,奧巴馬上任接近四年還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奧巴馬無論如何脫不了責任。奧巴馬及民主黨有甚麼方法可以應付這樣的質疑呢?據說民主黨的謀士們想到了幾個不同的應對方法。其一是沒有奧巴馬執政情況將會更差,更難以想像。這個說法的理據是奧巴馬上台以來已一再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包括多次延長中產階級的稅務寬免,動用政府資源拯救瀕臨倒閉的工業特別是「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幾大車廠,保住數以十萬計的職位。要是沒有奧巴馬力挽狂瀾,失業率只怕會升至十以上的高水平,並有更多人跌入長期失業行列中。另一招是繼續打「小布殊」牌,把責任推到他身上,認為爛攤子都是從他而來的。根據民調,到現時仍有近七成人認為小布殊才是經濟蕭條的元凶,而認為奧巴馬責任較大的則有五成二。若果奧巴馬能大力打這張牌,也許有希望叫共和黨分擔一下責任。最後奧巴馬選那一招或幾招齊出暫時不得而知,能否得到選民接受更是未知之數。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已不再是刮起"Yes, we can"旋風的那個人。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