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歐債危機魔咒仍困擾中國外貿,中國日前公佈力谷內貿,商務部更擬透過加強進口而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
中國官方此前多次表態,有信心實現全年10%的貿易增速目標。不過,對於即將公佈的8月進出口數據,路透社綜合逾20位機構分析師,估計數據依然疲弱,料中國8月出口延續個位數增幅,但較上月略有回升,反映歐債危機下外需依舊疲弱;而進口持續下降,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內需不振。
外圍不振 進出口難樂觀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預計,8月份中國經濟形勢未能明顯回暖,企業生產活動意願不強,國內消費也偏弱,進口需求仍然較低;加之日本、德國等中國主要進口國的出口狀況不佳,也側面反映了8月份國內進口弱勢。
出口方面,交行報告預計8月份世界經濟復蘇步伐仍然緩慢,美國、日本經濟的此前好轉未能持續,市場悲觀情緒再次蔓延,8月份出口的外部形勢嚴峻,國內穩出口政策短期內難以見效。
該行預計8月份出口規模可能回落至1700億美元左右,出口增速將由正轉負,預計未來出口難以根本改觀。
瑞銀報告就認為,受企業去庫存及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回落,預計8月進口增幅會放緩至3.5%左右,而出口增幅預計在2.5%左右。
須進一步優化進口結構
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王受文昨表示,儘管今年外貿增幅有所回落,但消費品進口明顯擴大是一個亮點,中國將進一步加強進口,穩定和引導大宗商品進口,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
他指出,雖然前七個月進口只保持單位數增幅,但消費品進口的增幅卻達雙位數,中國明確提出擴大進口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並進一步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新型技術設備,關鍵主機和能源原材料進口。
王受文稱,「我們呼籲歐美發達國家進一步放寬對中國實施的技術出口限制,這些都是歐美有競爭力的產品。中國要擴大從發達國家的產品進口,也要增加從發展中國家商品進口。」
今年5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稱,在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進口,適當擴大進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