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八方<br> 尋找弱勢候選人

道聽八方
尋找弱勢候選人

談選舉,先談最近激起公憤的《ATV焦點》,有一則漏網新聞。早於八月二十三日,《ATV焦點》已批評反國民教育運動,當中一段,罵「連外籍的學生也來插上一腳」,這個不見真身兼隱姓埋名的「個人意見」認為,這問題很容易就能解決:「只要教育局加上一條規定,外籍學生可以免修,理由是他們並非中國香港的公民,何必修讀香港的國民教育。」
隱形評論人論據失實,他不知道、或不願意知道,反對國民教育的少數族裔人士,尤其是南亞裔人士為數有十多萬人,很多已定居香港三、四代,他們正正希望成為中國香港的公民,他們難以認同「中國」為祖國,但認同香港是我家;現時所講的國民教育是有排外之嫌的漢族主義,令南亞裔學生尷尬及無所適從。他們要求的是公民教育,但政策制訂過程中,他們從未被諮詢。
不但是ATV的隱形評論人,一般香港傳媒對邊緣社群的福祉,都甚為冷漠;被邊緣化的一群,政治人物也少關心。從選票而言,從政者關心少數族裔、家傭權益;或流浪者、同性戀權益等議題,屬政治自殺,吃力不討好,邊緣人少票,甚至無票;眼中只有自己利益的主流群體,更會口誅筆伐。
選擇議員,我常留意這等「弱勢從政者」。他們錢已不多,不會用蛇齋餅糭、美食海鮮團、金牌運動員大滙演免費門券來收買人心;他們有自己的網絡,但不會花來打電話逐家逐戶催票;他們也想爭取關注,但不會製造假想敵分清你我激起矛盾,企圖把單純的選民以最快的時間團結在自己周圍。
一人一票的理想民主制度,不能建基於口號式的和諧與口福式的蛇齋餅糭,而是包容共處的和諧,與超越個人利益的普世關懷。心繫少數弱勢,能令民主不會成為「多數人的暴政」,令制度健康發展。
每一區,都有一些關心弱勢社群的弱勢從政者,他們沉默做事,忠於良心,忠於公義;他們不撕裂族群,不相信蛇齋餅糭,沒有錢搞宣傳大龍鳳;他們不計算選票,不會上門求你一票,他們天真地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你的一區,一定找到他或她。

作者:區家麟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