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釣魚台到南中國海島嶼的主權爭議中,美國人是個兩面派。一方面她不斷宣稱自己沒有立場,不支持任何一方的領土主權宣稱;另一方面則在背後推動跟中國爭奪島嶼的國家連成一線,不要被中國嚇怕。這種兩面派的手法玩起來既滑不溜手,又不容易給人抓到辮子,着實是高明的一着,中國政府不管是只剩下幾個月任期的胡溫或繼後的習李都不容易應付。就以這次出訪亞洲包括中國為例。主菜明明是到北京見新舊兩代領導人,收收風,了解一下中共十八大的人事佈局及安排。可在訪華前,她還是特地走了一趟印尼,跟總統蘇西諾見面,鼓勵印尼運用她在東盟(Asean)的強大影響力,推動東盟在南海諸島爭議中採取共同立場,促使中國承諾參與形同國際協議的南海行為守則(South China Sea Code of Conduct),希拉莉暗地裏還跟蘇西諾說了些甚麼不得而知,但她公開推動東盟最大國印尼組建南海統一陣線制衡中國卻肯定讓中國政府如芒刺在背,難怪官方媒體在她訪華前批評美國在攪局。把亞太區列為未來十年的對外政策焦點已是美國朝野共識,即使奧巴馬未能連任,他的接任人羅姆尼也會走同樣的路線,只是力度與手法的些微差異而已。正因為美國要重返亞太區,南中國海就成為她必爭之地。假若中國成功逐個擊破,把南中國海變成中國的內海,並控制着關鍵的島嶼,形成防禦島鏈,那不但東南亞各國面對巨大的威脅,日本、南韓、台灣的海路運輸同樣會係咽喉被扼那樣不易開展,美國軍艦也難以隨意遊弋。幾個月前的東盟峯會,中國成功運用對柬埔寨的影響力,制止東盟成員國就南海問題發表共同宣言,已令東盟多國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心生不滿,也令美國擔心東盟抗衡不了中國的壓力。要扭轉這樣的形勢,要令東盟在南海問題上採取一致立場及行動,美國只好親自出馬,游說印尼政府拿出較大的決心及力氣,作為龍頭帶領其他成員國跟中國周旋。到時候美國、日本、澳洲則可以從旁聲援,令南海問題不再是雙邊關係問題,而是區域安全問題,國際問題。而一旦南海變成國際問題,中國的優勢頓時消失,變得被動,要扭轉形勢也將越來越困難。相反,美國則可透過在區內各國重建小型軍事據點或訓練基地,四處插旗,從而有效箝制中國。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