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婉薇報道】廚餘是本港固體廢物的最大來源,每天運往堆填區的廢物,超過三分一是食物渣滓,多達3,237公噸。城市大學學者研究出嶄新技術,可把廚餘、過期麫包及咖啡渣,製造成環保塑膠,這種可分解的「好膠」,可以製造餐具、購物袋、運動衫等日用品。星巴克、大家樂都表明樂意支持回收剩食。用農作物如粟米、小麥、大豆等提煉能源,近10年在歐美國家大行其道,但被批評浪費食物;利用吃剩變壞的廚餘垃圾,循環再造成塑膠,則是嶄新技術。「我冇諗過會有咁大迴響!」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客座助理教授連思琪,上月初在一個國際會議上演說研究成果,《華爾街日報》、《時代周刊》等多間外國傳媒,旋即爭相採訪她。連思琪眼見香港廚餘問題嚴重,「將廚餘轉變為有用嘅物品,我覺得個概念好好,值得去嘗試」,便想到用廚餘、過期麫包及咖啡渣循環再造成新產品,如包裝盒、食具、購物袋、運動鞋、運動衫、車廂座椅、漆油,農耕用的膠膜、植物盆子等。
白麫包成效最佳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阿Joe稱,試過用純麫包、酥皮麫包、蛋糕和豆渣進行「食物生物煉製法」(Food Biorefinery):培育真菌及進行酶解,經過細菌發酵後,能產生大量丁二酸,可用來製造塑膠原材料。當中,因純麫包含豐富澱粉質及蛋白質,成效最佳;而「酥皮麫包上有一層油,需要先隔走油,效率冇咁高」。近日他們試用大家樂的廚餘做研究,「飯、薯仔等因澱粉質高,比較適合產生丁二酸嘅過程,成效更大」,丁二酸是製造塑膠的主要原材料,連思琪說,每1,000公斤麫包,可產生240公斤丁二酸,「丁二酸個市場好大,可以製造好多唔同類型嘅產品」。而製造丁二酸的過程,會消耗二氧化碳,Joe表示,將來如在發電廠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工廠旁邊,設廠作廚餘再造,也變相可減少溫室氣體,保護環境。該研究已獲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及快餐連鎖店大家樂支持,將部份分店賣剩的麫包、咖啡渣及食物渣滓回收,供她作測試之用。星巴克更將售賣曲奇的部份收益,捐給學院支持廚餘研究。
收集運送成難題
最近不少機構主動聯絡她,商討合作廚餘再造計劃。但連思琪稱,如要大規模進行,需要覓地設廠、聘請人手及處理污水等問題,所需資金不少;回收廚餘也有不少困難,全港街市或商場食肆都有廚餘,但廚餘通常要即日處理,如何收集及運送是一個難題。「香港嘅廚餘,需要用創新方法解決。」連思琪表示,「用廚餘製造對我哋生活有幫助嘅產品,好有意義」,同時也可減輕堆填區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