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巧合,我和梁嘉明都是同一日出賽,同樣都是輸個馬鼻,輸13:15看似很「唔抵」;但想深一層,因裁判錯失而出局的南韓女子重劍手申雅蘭才是真正的「地獄黑仔王」,訓練N年,竟因賽會失誤而斷送奪牌機會。跟她比較,這屆奧運我是幸運的!
同李慧詩為黑妹打氣
這兩年過得太神奇了,在廣州取得人生中第一面亞運銀牌,今年4月再獲得奧運資格,想不到童年夢想成真。初到倫敦,內心卻異常平靜,直至隊友們一個接一個落場比賽,才醒覺到自己的moment終於來到。雖然無法實現晉級次圈的賽前目標,但是離場沒有遺憾,畢竟已做到自己想到的事。
回到選手村後,我望着同房的李慧詩踩車床,為凱林賽作準備。我們早有協定,絕口不提任何比賽相關的事情。那幾日她留在村內,我們開電視,齊心為「黑妹」葉姵延打氣;如果不是奧運,我想這個「無國界打氣二人組」不大可能組成,到她攞牌時,我已回港準備新學年,不知道那一晚Sarah有否興奮到不能入睡呢?
讀張愛玲心繫世大運
奧運夢實現了,下個目標更為清晰:谷爆去追學分!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過去一年不停穿梭歐、亞兩地,只為密密參賽,提升個人排名。萬里路行完,代價是不見得人的GPA。戰罷奧運後,年內應不會再赴海外比賽,意味着另一場大戰即將開始,除要讀好體育系本科,還有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選修科目,試想像一下,平時我這位「男仔頭」忽然要讀張愛玲的《小團圓》,再寫中國文學報告,然而心內卻想着明年7月的俄羅斯喀山世大運。
以大學生身份參加奧運,我會視為一大bonus,結局不是完美,已夠精采。壓軸的一個學年,我的大學生活將依舊燦爛,GPA也要止跌回升,不容許吃敗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