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寫完兩篇短文,嘗試從社會現況尋找欣賞角度,片中情景仍縈迴腦際,有必要再撰文抒發心中感受。可能因為我在法國居住過,也在巴黎的醫院、診療所當過X光技師,有一般人不曾經歷的生活體驗,所以別有一番感受。那個黑人男主角迪維斯,調皮幽默充滿活力,就令我想起三十年前在巴黎醫院當暑期工的一位同事,我在他身上學到許多法文的粗俗俚語,而這些中下階層的用詞,是語文教師絕對不會傳授的。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聽說原來的黑人角色本是阿拉伯人,我覺得現在改為黑人,效果更好,皆因阿拉伯人有時頗像曬黑了的法國人,外國觀眾未必看得出族裔不同的微妙感情和互動。兩位導演看來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在處理種族、文化、階級分野上態度相當持平,並不存在種族歧視的情緒。一開場的黑夜飆車,迪維斯顯然已經被塑造成英雄人物。坐在駕駛座旁的富豪菲臘,是多麼的柔弱和無助。一個下身癱瘓的病人,生存本身就是無盡的不便和痛苦,還好家財千萬,請得起專人照顧。錢是不缺的,心靈的互通才最重要。千挑萬揀,菲臘終於找到迪維斯,兩個人都走運。看得出,兩個都是心地善良的人,能夠超越種族和階級的鴻溝做朋友,是一場造化。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