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罕見狂批基建<br>涉8000億鐵路項目 南車料受惠

發改委罕見狂批基建
涉8000億鐵路項目 南車料受惠

【本報訊】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頭馬之一投資,由於外資投資「減速」,發改委於數月前批出「陳舊」基建項目,昨日更罕見地一口氣向外發佈已批出25個城市總值8397.33億元(人民幣.下同)軌道交通項目。分析指,上述項目明顯有望進一步推升鐵路、軌道交通建設的投入,有利中國南車(1766)、中國北車與中鐵二局等股份。

全國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批准,其中太原市、蘭州市、廣州市、瀋陽市、廈門市、常州市等六個城市的軌交近期建設規劃獲批,哈爾濱市、上海市等城市的近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獲得批准,另外還有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交網、內蒙古呼包鄂地區城際鐵路規劃等區域軌交鐵路規劃獲批。

社科院轟陽奉陰違

此前,國務院出台的《「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要求今年要建成一批重大鐵路專案,適時開工一批急需項目;溫家寶總理也指出要確保今年鐵路5000億元的投資要到位。為令項目快一點獲得資金,據了解,發改委已下令發企業債政策要向交通、通訊、能源等產業傾斜。對於發改委密集或批出基建項目救經濟,中國國家資訊中心高級研究員祁京梅稱,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企業應該是獨立於政府之外的自主經濟體,企業的發展不應跟着政府的指揮棒亂轉。中國社科院一位教授在內部一個講座上就公開批評,「因為我們的體制是對上負責而不需要對下負責,只要上級部門認可就行,必然會導致這種結果。」「我們很多時候各部門出的政策就是各唱各的調,都是站在自己部門利益上制訂的,根本沒有從大局考慮的意識。」該位不願出名的教授更以金融行業的政策為例指出,經濟下行時必然帶來銀行壞賬增加的風險,儘管從金融監管部門角度強調風險管控沒有錯,但如果這個時候過份強調控制風險,並在監管上過於嚴苛,對正在下行的中國經濟只能是雪上加霜。

企業債申報分三類

批評歸批評,發改委續按自己意願行事。發改委已按照債券資金投資的領域,將今年企業債申報分為綠色通道、重點支援和正常審批三類。進入綠色通道類的產業項目有:保障性安居工程;重大在建續建專案,具體包括重大交通、通訊、能源、原材料、水利、電網改造、潔淨煤發電、智慧電網等,其中能源通道建設將獲企業債大力扶持,具體包括油氣管網、LNG(液化天然氣)存儲接收、西電東送、高速公路剩餘路段和內河水運項目。此外,發改委對鐵路建設債券也實施一次核准、分次發行的簡化程式,進入綠色通道的還有關係全局的重點結構調整專案,包括大飛機和重點航空航太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