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反國民教育運動中,一眾泛民候選人相對低調,未有積極投入絕食及抗爭行動。有泛民候選人直言,其實他們也想將反國教變成選舉議題,只是主辦單位不想行動政治化,更不想泛民候選人借機「抽水」,令他們不敢高調介入行動,但他們不約而同指出,支持反國教市民應積極參與今次立法會選舉,否則泛民大敗的話,要反國教就更加困難。有泛民候選人指出,民間反對國民教育大聯盟不想與泛民走得太近,他們絕對理解,但對手可不會這樣想,必定會將他們與泛民綑縛在一起,從左派報章以及亞視抹黑學民思潮的手段,已知對手不會因為泛民候選人不參與絕食、靜坐而放過反國教人士,務求要把反國教與泛民畫上等號。只要將反國教與泛民拉上關係,下一步就是等立法會選舉結果,只要泛民在今屆選舉中失票失議席大敗,特首梁振英就可以發揮他的「語言偽術」,將泛民大敗說成是「沉默大多數市民並不反對開展國民教育」,「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一早講咗,上街反對推行國教嘅人只有九萬,而香港嘅學生同家長人數有成百萬,所以沉默大多數嘅人係支持推國教科;到時梁振英又可以照辦煮碗,話反國教嘅泛民大敗,證明沉默大多數係認同建制派支持國民教育科。」到時建制派候選人亦會立即現形,公開支持國教開科,政府不會再怕反國教家長、學生。所以泛民主派連日不惜冒上被指抽水之名,也要高調表態反國教,全因若認同反國教市民不出來投票,就等同親手摧毀得來不易的成果,從過去成功反23條立法經驗,要成功推倒國教獨立成科,議會與民間力量結合,是唯一對政府最有效的施壓方式,「好似當年冇議會入面議員一直打23條入面嘅魔鬼細節,未必可以動員到咁多市民及團體反23條;但冇50萬人上街,又唔可以逼政府收番23條。」所以泛民候選人希望市民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泛民在選舉中落敗只會打擊反國教戰情。其實泛民早有部署反國教行動,只因為選舉而不能投入戰事,但另一名泛民候選人笑言,他們的「緊箍咒」只會到9月9日投票日,一待立法會選舉結束,他們就會立即落場絕食,與梁振英「死過」。作者:馮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