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那一夜,Paul McCartney牽領8萬人高唱《Hey Jude》,42名香港運動員在歌聲中踏上全球水平最高的奧運舞台。兩名置身其中的大學生劍手梁嘉明和歐倩瑩,首次參加奧運,分別在比賽首圈僅以一劍和兩劍之差落敗,堪稱「港隊黑仔王」。兩人今日重返校園繼續學業,感受卻截然不同。
攝影/記者:林湛穎
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只差一劍,我就會爆出倫奧劍擊最大冷門,在男子重劍首圈勇挫世界冠軍、意大利的比斯奧。偏偏我做不到,最後輸14:15,距離勝利僅差一劍。對!倫敦奧運,我是失運,但輸得開心。
比賽前幾天公佈抽籤結果,我抽到一支下下籤,首圈對應屆世錦賽冠軍比斯奧。其他人心想:「噢,6:15或者7:15,很正常。」
人家堂堂世界冠軍,而我只是個無名小卒,4月憑亞洲區資格賽出線而獲得倫奧資格,輸掉比賽是理所當然,技遜一籌也是鐵一般事實;但一生人可能只有一次機會參加奧運,若被「血洗」,情何以堪!於是內心萌起另一種想法:反正肯定與獎牌無緣,倒不如放下包袱,輸少當贏。
返校園當實習社工
賽場刻意關掉大部份燈光,營造緊張氣氛,只有我和比斯奧頭上的射燈仍然閃亮,全場近萬名觀眾盯着我們,他們定必以為我會被「秒殺」。我只求輸得漂亮,沒有心理壓力,走上賽場前,自我提醒要將學過的、練過的發揮出來,結果驚喜出現了。
緊張的不是我,而是對面的世界冠軍,他失誤頻頻,顯得不知所措,我一直領先至14:12,贏多1分就會爆出大冷門。此時,比斯奧突然改變打法,變得很進取,連續3劍刺中我的手和腳,我由贏變輸,奇蹟沒有出現,當黑!
贏了自信和尊重
今日的我重返城大校園,深夜就到荃灣區街頭,展開為期一年的外展社工實習,專為「邊青」服務。很多人標籤他們是「地底泥」,一事無成。換轉另一角度,在奧運開賽前,自己亦一樣被睇死為「魚腩部隊」,全世界以為我會慘敗,只得我堅定不移。
我沒有埋怨自己不夠運,反而欣賞對手不愧為世界冠軍,能在危急關頭改變戰術反勝。夜闌人靜時,我會跟「夜青」分享這一劍背後的故事;當日完場後,很多參賽者和教練都走過來,與我微笑握手,原來不睇死自己,萬事都有可能。這屆奧運,我的確是首圈出局,但贏了自信和尊重,這就是我的倫敦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