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前引起各界關注的內地家電商網購價格戰被監管部門秋後算賬!有內地傳媒指出,有份參與減價戰的京東、國美(493)及蘇寧被指違反虛構產品原價及欺詐消費者等罪狀,現正遭到發改委調查。
記者:吳永強
內地《新京報》昨表示,發改委旗下的價監局日前已兵分三路,分別對京東、國美及蘇寧展開調查,初步發現在網購價格戰中犯下三大罪狀。
虛構低價及扮無貨
第一宗罪為「虛構最低價」,依照內地法例規定,商品原價是指減價前七日內的最低價,惟價監局發現三間家電商所標出的所謂「促銷價」並非真真正正的「最低價」;另外,家電商促銷的部份產品屬獨家經營,其他商家根本沒有,因此無法比較是否以最低價出售。第二宗罪是「有貨扮無貨」,有消費者反映家電商承諾以低價出售的貨品往往被標示為「缺貨」,惟經調查後發現,家電商實際上仍有有關產品的庫存。第三宗罪則主要針對京東未有履行「零毛利承諾」,該公司的行政總裁劉東強上月在微博發表「三年零毛利」的宣言,稱所有大家電將不賺一分一毫,但在當局抽查15種產品的售價後發現,產品的毛利率達4%至22.43%,涉嫌欺詐消費者。按內地《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法例規定,以虛假或令人誤解的價格手段進行交易,將可被處以罰款,甚至要停業整頓或吊銷營業執照。據悉,京東方面已確認將會被罰款,惟罰款金額則未有定案;而國美及蘇寧則未就事件表態。
料處罰不會太嚴苛
有家電股分析員表示,「他們所謂的減價確實名不副實,相信發改委之前已經比咗好多warning,不過無人聽咪逼住要出手囉!」他預料最終處罰亦不會太過嚴苛,「最多都係罰少少錢,對公司營運同股價無影響!」另外,有市場人士認為,在發改委展開調查後,未來家電商的減價戰會盡量趨向低調,以免再次惹起監管部門的關注。有關的價格戰源於上月中京東在微博上宣佈所有大家電售價將低於國美及蘇寧的實體店,期後旋即引來國美及蘇寧宣佈加入減價促銷。三大家電商的網上混戰亦引來商務部的關注,該部門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於減價戰開始後一日即表示,已觀察到家電銷售企業爭相降價,並指當局會關注事態的發展。
家電商三宗罪
第一宗罪:虛構最低價,所謂的「促銷價」實際較原價為高,涉抬高真實價格第二宗罪:有貨扮無貨,部份劈價貨品被標上「缺貨」,實質上仍有存貨第三宗罪:違反零毛利承諾,京東行政總裁劉東強稱所有大家電將以「零毛利」傾銷,但被踢爆部份產品以毛利率4%至22.43%的價格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