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大行其道,周邊產品如雨後春筍。消委會提醒市民,會方未曾對手機流動充電器作安全測試,呼籲市民要小心選購,注意安全。
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學系副教授鍾志源指,手機流動充電器以鋰電操作,透過電壓差原理,將電流從電壓高的充電器,輸入電壓低的手機電池,延長手機操作時間。
同類產品有三重保護裝備,包括內置安全電路、分隔正負極電解液薄膠膜、外殼排氣口。當過度輸入或輸出電流,安全電路可在一秒鐘內截電,以免充電器過熱。分隔電解液膠薄膜,可避免兩極電解液接觸造成過熱短路。外殼排氣口可排放氣體及電解液,減低爆炸機會及殺傷力。
80元充電器未能截電
但部份內地雜牌貨,三重安全裝備質素欠佳不齊全,例如安全電路可能在充電器短路一至兩分鐘後,仍然未能截電。
鍾教授檢查一部價值80元,購自鴨寮街的雜牌流動充電器,輕易拆開外殼後,用金屬接通正負電極製造短路,充電器沒有立即截電,反而最少兩次持續短路濺出火花數秒,顯示內置安全電路性能欠佳;至於外殼排氣口亦非常單薄,未知是否夠產生疏導壓力作用。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