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經濟三頭馬即出口、投資與內需,前兩者「腳軟」,內地惟有「孤注一擲」,拋出內貿「十二.五」規劃,希望靠市民消費救市。中央盼到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現有規模增長約80%。不過,分析指,不要對靠內需救經濟的新措施抱有過高期望。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上述規劃將具體包括出台加大現有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辦法;對傢俱建材等亮點消費進行補貼;推動出台流通領域稅收減免;對部份消費品的消費稅進行適度調整等。
或擴大增值稅免稅
同時,在促消費支持措施方面,除補貼外,還將在免稅、退稅、貼息等方面進行探索。報道引述權威人士稱,相關部委已在研究逐步將增值稅免稅政策由鮮活農產品生產擴大到流通環節。此外,降低餐飲等商貿服務行業稅負,將營業稅率由5%恢復到3%,有條件地逐步改為徵收增值稅,也是在醞釀的一項內容。報道援引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稱,中國需要完善擴大消費政策的支援方式,如調整消費稅的徵收範圍和稅率結構,對目前徵收消費稅的部份商品,如汽車、化妝品、金銀首飾等的消費稅進行適度調整。同時隨着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陸續到期結束,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節能家電活動。她說,對於那些以前是奢侈品,目前已變為大眾消費品的商品,要在新一輪消費稅調整中逐步調低消費稅稅率,或者不再徵收消費稅。
消費增速仍缺動力
內地專家表示,目前內地擴大消費政策的主要支援方式是購買補貼,即在消費者購買商品時給予相關的政策補貼,以吸引消費者購買政策支援的產品。2012年新的擴大消費政策,可考慮在免稅、退稅、貼息等方面進行適當探索。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張琪菁表示,上半年消費對經濟拉動達到4.5個百分點,這也是自09年公佈分項資料以來,消費首次連續兩個季度對GDP的貢獻超過投資和淨出口,消費充當經濟穩定器的功能充份顯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增速出現明顯反彈的動力卻並不充足。她續說,宏觀來看,經濟下滑致預期惡化,消費不可能長期一枝獨秀,刺激政策可使消費繁榮一時,但最終還要順勢而下,不能對消費抱有過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