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聞不離選舉。一些候選人大吐苦水,說選一次,雖不至傾家蕩產,但也得四處張羅,左借右借,甚至連自住的那棟樓,都得拿出來加按,套現一筆現金來周轉一下。究竟要身體力行實踐民主,參加一次直選,要花費多少錢呢?直選究竟有幾貴呢?筆者在過去多屆,均有收集地方直選選舉開支的數據,這裏且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上一屆立法會直選花錢最多的是自由黨的田北俊,共花去211萬元,但卻落選。那麼當選者中,那一位花錢最多?答案是劉江華,共花去197萬;第二是湯家驊,共花去185萬;第三是陳淑莊和余若薇的名單,共花去180萬。嘩!兩百萬元!真的很貴,去年打工仔的月入中位數是12,800元,這已經是他們13年的人工,又或者,上屆的房價沒有今天那麼貴,這已足夠買一個「上車盤」。那麼當選者中,哪一位又花錢最少呢?答案不是無產階級革命先鋒,號稱代表草根無權無勢者的梁國雄,而是民主黨的何俊仁,只花去80萬;第二也是民主黨的參選者,他是李華明,也是花去80萬;第三是梁美芬,花去82萬。長毛只排第五,花去90萬。那麼,30個議席,共27張當選名單(譚耀宗、劉江華、陳淑莊三張名單都拿走兩席),平均花費又是多少?答案是126萬。當然,有參選者花錢多,是因為她在新界西、新界東這些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選區參選,花錢多時拿到的選票亦多。那麼當選者中,哪一位又平均每票花錢最多?答案是民主黨的涂謹申,平均每票要花48.7元;第二是工聯會的王國興,平均每票46.4元;第三是公民黨的湯家驊,僅以每票一毫輸個馬鼻,平均每票46.3元。那麼當選者中,哪一位又平均每票花錢最少呢?答案是民主黨的李華明,平均每票只花16.7元;第二是民建聯的劉江華,雖然他是花錢最多的參選者,但因拿到的選票也多,所以每票其實只花掉19.2元;第二是其黨友譚耀宗,每票只花掉19.4元。那麼,整體來說,27張當選名單平均每票花費又是多少呢?答案是27.8元。比起1998年,回歸後第一次立法會選舉,當時是13.4元,今天已經貴了超過一倍。1995年,當時立法局直選採用單議席單票制,當選者的平均開支只是17萬元,與今天的126萬比較,只是七分之一,可謂差天共地。為了避免分區直選慢慢成了有錢人的玩意,筆者曾向政府提交建議書,提出以公帑資助參選者經費,每票津貼10元,結果在2002年尾獲得採納,成了極少數筆者獲得採納的建議。到了今屆,每票的津貼額已加至12元,在今天百物騰貴的香港,可以幫補一下,減輕參選者的負擔,避免剝奪那些有民意基礎草根者的一絲參選機會。但說到底,這只是12元,只有前述每票平均開支27.8元的不足一半,只屬杯水車薪,而且只有得票達5%以上的參選者才能拿到。(本文由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陳思恒同學協助整理資料和數據而成,特此鳴謝。)作者:蔡子強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