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資金鏈繃緊、定單銳減、交船難、集中度低,這些因素變身了超強颱風,正沉重地抽打着中國造船業。悲觀預測是,颱風過後的中國船企將從高峯時期的3400多家,銳減到只剩下不足300家。
廣船靠軍用品吊命
在中國生產能力排名前十的造船廠中,除上海外高橋、廣船國際(317)、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少數幾家有新增定單外,其他規模船廠都沒有新接定單。江蘇海中洲船業董事長林德友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中國造船企業按規模大致分三類,一是國企央企等大型造船企業,如渤船重工、江南造船、廣船國際等,它們目前都集中精力造軍用品因此能夠保證定單;第二類是大型民營企業,如揚子江、太平洋等,它們在國際上具有相當高的信譽,雖然歐洲航運市場不景氣,但舊船更新換代也會產生定單需求;第三類就是中小民營造船廠,這部份船廠大多正面臨倒閉重組的過程。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聶麗娟稱,中國造船企業確實接單難、交船難、融資難。船企定單很多來自歐洲,歐債危機加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直接影響了船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