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膝頭痛困擾不少港人,以往一般要待膝關節幾乎完全損壞,才會以手術更換人工關節。養和醫院今年6月引入亞洲首部智能機械臂關節置換系統,專為只是部份膝關節受損的病人更換人工關節,精準度比傳統手術高,可避免人工關節走位以及更耐用。病人可保留本身仍有用的膝關節部份,毋須全部換成人工,由於創傷較低,可加快康復。
記者:梁麗兒
該院斥資千多萬元購入智能機械臂關節置換系統,至今有8名50至60多歲病人接受手術。該院骨科專科醫生鄧偉文稱,以往較少進行部份膝關節置換手術,因為零件太細,對準確度及技術等要求很高,「只係用肉眼睇位,容易令人工關節放得唔好,受力唔均衡,好易鬆脫」。故不少病人是痛到忍無可忍,至關節變形才做傳統全關節置換術。
毋須等全膝退化才做手術
美國06年研發新系統,以電腦導航及機械臂技術,用3D電腦掃描尋找手術最佳位置,並測定膝關節間的韌帶張力鬆緊度及軟組織分佈,有助準確植入人工關節,令誤差少於1毫米,其間更會清除已磨蝕關節。手術需全身麻醉,過程約兩小時。病人如更換三分之二的膝關節,傷口約12至13厘米長;若只更換三分之一的膝關節,傷口約7至8厘米長。
該院骨科部主管胡永祥強調,若植入人工關節位置不準確,會令關節耐用程度減低,如使用約七年便要再更換。傳統手術無論換全膝或部份膝關節,植入人工關節精準度約80%;機械臂系統因「睇位」更準,精準度高達逾97%,令人工關節更耐用,可超過15年或以上。
病人也可以毋須等到全膝退化才做手術,提早做部份關節置換術,可減低痛楚之餘,康復也更快,病人術後翌日已可落床。
本港人口老化,約10%至20%市民受退化性關節炎、骨枯等引起的膝痛困擾。胡永祥預計,系統每年可進行約300宗部份膝關節置換手術。新手術價錢平均超過20萬元,比傳統全膝或部份膝關節置換手術約15萬元高。此外,該系統稍後可推展至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