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柏林 - 邁克

再見柏林 - 邁克

說出來不可思議:上世紀那批舞文弄墨的英國基佬,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先透過映象領教風騷,然後才買書拜讀的,譬如E.M.科士打,如果沒有《翡冷翠之戀》作開胃頭盤,滿漢全席根本不會有雅興品嚐。書架上本來也沒有基斯杜化依殊伍德,為了麗莎明妮莉連看兩遍《歌廳》,盲的都察覺米高約克扮演的性向成疑角色是原著作者化身,亦即小說改編舞台劇《我是一架攝影機》的「我」─搬上銀幕登陸東方之珠,片商循例靠攏殘餘唐詩宋詞,賜予《小樓春醒》的譯名。離開戲院沒多久,一九三九年初版的《再見柏林》就捧在手上,津津有味追溯了莎莉鮑爾斯伊士曼七彩的前世,往後和卡波堤筆下的何莉高麗梨,同列二十世紀文學人緣最佳的基佬女性知己。
七十年代美國大規模再版依殊伍德,口袋書封面用了他當家男朋友Don Bachardy漂亮的黑白鉛筆畫,我買一本看一本,忠實讀者當之無愧。多次跨國搬家,那些書早就不知所終,印象中《再見柏林》和它的姐妹作《諾里斯先生換火車》沒有收進系列,大概是版權問題。現在手頭的一冊,是十多年前在巴黎找到的,眉批停不了對傳奇女主角表示錯愕讚歎,除了欽佩作者描繪的活靈活現,更主要因為她簡直是我唸法國文化協會速成班一個同學的寫照:「她撥電話時,我留意她指甲塗成祖母綠,這顏色揀得非常不幸,因為它令人注視她那雙被香煙薰染、邋遢如小女孩的手。」名叫咪咪,嬌小玲瓏的馬來人,開學後迅速擒拿了靚仔老師,還要對羨慕者投訴:「他這個人很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