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我們的選舉是具有香港特色的選舉。由於議會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否決機器,政黨沒有執政機會,所以選舉基本上是政治掛帥,談不上是政綱的認真比拼。這一點,從民間社會參與便可見一斑。
添馬一族真希望平日在議會不住提出各項訴求的壓力團體,在選舉期間能以同樣鍥而不捨的精神,先追迫候選人交代立場,往後繼續監察。
本屆選舉開始至今,較認真的要數來自環保和同志領域的壓力團體。前者比較了11個政黨的電力政綱,但對於政綱上未有提到有關政策者,也無從評價;後者向地區直選和超級區議會共74張名單發信,大部份石沉大海,連回覆也沒有,宣稱完全支持其八項「同志友善」政綱的則合共有10張名單。就算個別報章試圖主導議題,查詢候選人在個別具體政策的立場,亦往往無功而還。
候選人不願回覆的原因只有他們自己知,不過面對一些具爭議性或較複雜議題,明知回覆了或會得失部份選民,如非必要還是以按下不表為上策。再者,留有餘地,日後亦不會輕易被壓力團體算賬或被指轉軚。反正不作回覆,團體和選民都只有沒奈何份兒。
無他者,今時今日,連政府都說要勇於推翻前朝政策,政黨因時制宜,立場搖擺或改變一下又如何?難為的是我等一族,要判別甚麼話是真正的「說了算」。
作者: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