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名導演波蘭斯基拍了一齣很有意思的電影──《The Ghost Writer》(影子滅殺令),說的是英美政壇黑幕。其中一條「大橋」是已下野的英國首相被前閣員出賣,揭發他下令對懷疑恐怖分子施以酷刑,違反國際法,被海牙國際法庭通緝。這位跟貝理雅有點相似的首相(由皮雅布士南飾演)最終選擇託庇於美國老大哥境內而不返回英國,以免被引渡受審,成為階下囚。那為甚麼美國比英國安全呢?因為美國根本不認同海牙國際法庭,也不理會它的裁決。想起這段電影情節是因為類似的情況原來真有可能發生。事情是這樣的。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南非大主教杜圖一直強烈反對英美反恐戰爭,特別是對伊拉克開戰。他認為兩國政府揑造、竄改情報以達致出兵目標,造成大量無辜平民死傷;這既不道德也違反國際法,理應受國際社會制裁;可惜礙於英美勢大,國際上響應的人少之又少。
伊拉克戰爭生靈塗炭
最近,杜圖大主教再次出招,在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撰文要求國際社會不要再持雙重標準,應切實追究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及英國前首相貝理雅的戰爭責任。杜圖更認為,他倆發動伊拉克戰爭不但無法無天,生靈塗炭,甚至近一年多來的敍利亞亂局也是伊戰後遺症,該算在他們頭上。他建議把兩人帶上國際戰爭罪行法庭審訊,令他們為自己的過犯答辯,就像塞爾維亞強人米洛舍維奇一樣。杜圖的提議大概只能作為學術討論,暫時不可能成為事實。畢竟美國還是頭號強國,英國也還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國際戰爭罪行法庭要追究她們的元首實在不容易。然而,杜圖至少迫使他們要接受國際輿論的仲裁,要為自己解畫,不能把指控視作等閒。其中貝理雅就要仔細羅列一大堆薩達姆的暴政歷史,包括用化學武器屠殺庫爾德人及伊朗人,肆意虐殺異見人士等以證明出兵推翻薩達姆是好事。貝理雅還引用不少經濟數據,說明伊拉克在暴君下台後情況大有改善。2003年力主跟美國一起出兵伊拉克的貝理雅大概從沒想過,事隔十年會像被告一樣要竭力為自己辯護。不過,他已比《The Ghost Writer》中的首相幸運得多,至少還不用四處躲藏,無法回國。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