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達人<br>只有一個「反」字的選舉

選舉達人
只有一個「反」字的選舉

打開選舉事務處寄來的候選人簡介,你會以為那是商業廣告;內容的虛浮,可以媲美這幾年脫離事實的新樓廣告,形象的誇張,有點像巴士上補習社的天王造型。二○一二年特首與立法會同時換屆,注定是一個政治年,這種境況二十年才一遇,加上香港回歸已歷十五年,本來最利於就香港的未來發展,來個大總結、大辯論,這是民主選舉的一個重要功能。可是此次選舉的虛無化,也是回歸以來最嚴重的。反對派的,自然是一以貫之的「反」政府;建制派的, 就是「反」反對派;獨立的,就是既不同意反對派又不合於建制派的「反」政黨了。所以縱觀各候選團隊的政綱,核心精神都是一個「反」字。這一方面是由於「行政主導」憲政設計的局限, 我們的政黨永遠只能是反對黨;另一方面,也是這個地方自從三十年前開展民主化以來的政治傳統。本來有「反」必有「正」,「反」必須有一個反對的對象或主體,所以單單是「反」,便只能作為一個客體而存在,不能成為主人。你必須有自己的一個正論。可是這「正」論是甚麼?看不到。有人說是「守護香港」,有人說是「愛護香港」。可是那是怎麼樣的香港,卻沒人說得清楚,只是各自表述而已。當每個候選人都在說「民主」、「自由」、「法治」、「公義」的時候,這些話已經變成空洞無物的口號。反而娛樂圈出身的白小姐,提出了比較清楚的十點建議,可以說是對我們早已不再正兒八經的政治文化, 來了一個反諷。雖然香港眼下有醫保住房等議題亟待共識,五年後又有普選要定奪;對外面臨經濟上的邊緣化,對內受困於社會流動的僵化,可是這次無論政界還是輿論界, 都沒能在選舉中對任何具體政策聚焦辯論。各個候選人不但不能就核心議題提出紮實的建議,就連甚麼是目前的核心議題,也難有共識。結果是只能針對眼前的熱門話題──如國民教育、如拉布流會──作出零碎的批評和議論;再不然就是重複又重複近年流行的「核心價值」、「地產霸權」。由此觀之,不論何人當選,香港未來的議會政治,既反政府,也互相反對,說是羅馬鬥獸場,不如更像泥漿摔跤,只能是個「亂」字。作者:邵力競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