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變科大幫<br> 年掌百億公帑 撥款公正惹質疑

教資會變科大幫
年掌百億公帑 撥款公正惹質疑

【本報訊】每年掌控百多億元公帑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資助局主席錢大康,沒有經過公開招聘,就為其在科大失勢的友好舊部,在教資會「度身訂做」了兩個職位;此外,新上任的教資會秘書長,同樣來自科大,四人儼然一個「科大幫」,學術界為之譁然,並擔心會影響大學撥款的公正。 記者:譚秀嫺、廖婉薇

教資會新開的兩個「學術研究顧問」職位,無公開招聘、無公佈任命,而且教資會、研資局所有名單和架構圖上都沒有顯示他們的存在;只從政府網上電話簿可見,在教資會秘書處內,龐鼎全為「學術研究顧問(科學及科技)」、余珍珠為「學術研究顧問(人文及社會科學)」。他們向錢大康負責,但就「行政事宜」亦須向教資會秘書長負責。

錢大康主導遴選委員會

龐鼎全和余珍珠,都是錢大康的舊部。錢盤踞科大18年,位至首席副校長。但自陳繁昌2009年9月上任校長,錢在四個多月後即「過檔」任港大首席副校長;而接替他的史維深受重用,薪酬也大幅高於錢。
2010年,科大人事大變動,新上場有三位副校長,包括史維;而龐、余則停止「協理副校長」職務。就在史維上任一星期後,龐即借調到教資會;余也開始放一年多的無薪假期至2011年底,隨後於今年2月起借調到教資會。雖然薪酬無變,但「教資會」這招牌,成了龐、余頭上的光環。
教資會的新任秘書長安禮治(Richard Armour),同樣來自科大。他今年1月上任,履新前為科大校長資深顧問,與錢大康常有接觸。由於教資會秘書長屬公務員D4(首長級薪級表第4點)職位,有進行公開招聘,共收到65份申請,6人獲邀面試,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及教資會主席進行遴選。
至於龐、余,則以兼職形式借調教資會,據教資會回覆,只曾就有關職位邀請八大校長提名人選,而遴選委員會顯然由錢大康主導,除他以外,只有一名非本地的研資局成員及研資局秘書。

開設職位學者全不知情

本報接觸不同大學的多位學者,均對有關職位的開設和任命全不知情,質疑錢大康私心重,更擔心這個「科大幫」會藉着挑選委員、微調執行細節等方式,影響撥款,偏幫「埋堆」的「自己人」。
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副主席謝永齡指,大學界極少以提名方式招聘;提名制度對人選已有篩選,肯定會導致偏頗;而且大家都不知道教資會在「搵人」,以致扭曲了整個聘用過程,人治色彩濃厚。
錢大康於2005年獲委為研資局主席,任期三年,但至今在位已超過七年,較一般的六年為長,而當局並無就其續任作新聞公佈。
教資會、研資局及其轄下小組,均由兼任委員組成,委員負責提意見、審核項目、監察進度等,但實際工作須靠秘書處支援。秘書處編制近年逐步擴大,本年度59人,較2009年增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