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求存】
由徵收膠袋費,以至擬投資150億元興建焚化爐,政府多年來一直力倡環保。不過,環保政策一直懶理財力一般的廢料回收商,廢料回收商只能以短期租約租用土地,有60年悠久歷史的回收商劉財記,老闆劉耀成透露,其中一幅位於粉嶺的回收園本月13日約滿,並已於上月初重新招標,他雖然以高原租約一倍的價錢入標,但他聽聞有人會以3倍價錢入標,故已打定了輸數。
記者:周燕芬
身兼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認為,「一到期就將塊地重新招標,價高者得。」這經營方式對原營運者不公平,政府以「高地價」政策玩殘回收商。
劉耀成表示,粉嶺的回收園未能續租,他過去投資約300萬、400萬元的投資,或會化為烏有。
重新招標 價高者得
「政府當初畀嘅時候係幅爛地,我哋要用6至8個月時間先整平塊地;申請水電時間更加長達一年,期間我哋仍然要交租;再加機械至少要投資3、400萬蚊。」在生地變熟地後,政府再重新將地皮推出招標,競爭者自然樂於出較高價奪得,因為除笨有精,可以省卻大量基礎建設時間和金錢!
土地租務合約到期,他認為政府可以向原租戶加租10至15%,這是原租戶願意接受;土地租期應加長。「政府就係唔理解業界苦處!」他租用了5年的粉嶺回收園,9月中便到期,正被政府公開招標,他已自願將租金加價一倍,但仍然「唔知中唔中」,因為他已探聽到有競爭對手出更高價競投;他正身受其害。
政府怕人話「官商勾結」,就簡單地以「價高者得」作為評審條件。他認為也要加入原回收租戶對業務的投資承擔,以及處理廢物類別多元化等因素作考量;並非簡單以價高者得為衡指標。
歐美政府撐環保業
劉耀成指出,歐美國家以至內地為支持環保回收業,都會對環保行業提供補貼,「美國歐洲廢紙出口到中國,價格可以低至每噸5、60美金(約390至470港元)。」山長水遠將廢紙到中國,仍然可以遠較香港出口往中國的1000元為低,就是因為得到當地政府的補貼支持;主要是給予較平的土地租金,以及稅務優惠等。唯獨「香港政府嘅政策對行業冇十分幫助支持。」
除要有固定土地外,碼頭泊位也是環保回收產業必須配套設施,因為本港廢紙主要經由較低運輸成本的海運出口往內地;然而香港並沒有固定碼頭泊位給環保回收業應用,而是跟物流等其他行業一起公開招標競投;對回收業構成不穩定性。
對於劉耀成聲討,環保署回應,政府現時有32幅短期租約用地供回收行業公開招標,投標者都要在回收行業具有經驗才可競投;這些回收用地除處理廢紙外,亦有處理塑膠、金屬及木材等。而除短期租約用地外,政府亦有發展環保園,可為回收業界提供長達20年的租約期。
不過,環保園對於劉財記這些回收商只能「遠觀」。劉耀成說,環保園是商會最早提出,「任關佩英管環保嘅年代已有,當時叫回收園,到廖秀冬時改叫環保園,但「入會」條件是紅一條龍咁做,要將收回來的廢物重新做環保產品,無可能,香港啲工業都北上啦,一般回收商無咁大財力。」他續說,環保園目前「入會」資格好似放寬咗。
對於財力不足的回收商,環保園與他們無緣。環保署指臨時用地的租用期最長5年,回收商亦可參與。政府亦有多項政策推動本港回收業,例如推出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推動政府部門實施環保採購政策,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發展環保園等。
地政署亦就短期租約問題作出回應。政府以公開招標方式批出短期租約為公平做法。3年租期或逾3年固定租期合約屆滿時,該署亦視乎情況需要,不一定即時終止租約。
廢物回收再造流程
員工心聲
員工王先生在回收園「乜都做」,時薪達40、50元,每天工作9小時;對於討論中的標準工時,他認為,最緊要「多努多得」。王先生又指大熱天時在露天工作,面對大堆垃圾,並滋生蚊蟲,工作環境欠佳。
另一位員工何先生認為,只要老闆畀夠錢就甚麼也肯做,至於問及工作感受,他笑言,自己皮膚練到「蚊都釘唔入!」現場環境所見,工地四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有蚊蟲,環境咁差,要賺錢就要頂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