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顧問先斬後奏避立會監察<br> 被指安排鬼祟、難看、混亂

聘顧問先斬後奏避立會監察
被指安排鬼祟、難看、混亂

【本報訊】教資會為了研資局主席而聘用學術研究顧問,被指安排鬼祟、難看、混亂,並企圖避過立法會監察。
教資會先斬後奏,在龐鼎全做了學術研究顧問近一年後,當局才於2011年7月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指「計劃」由2011/12學年起聘用兩名學術研究顧問;而交文件的日期,恰好是立會剛剛休會,避免了議員在會上提問。
教資會秘書處回覆查詢時解釋,2010年是以先導形式,透過服務合約聘用一名學術研究顧問,為期一年;其後擬轉以研究基金長期聘用兩位學術研究顧問,遂向立會滙報。不過,當局提交的文件,無提及先導計劃、也無提及有人已做了一年。
文件指擬聘的兩名顧問,一個全職、一個兼職,但無說明哪個是全職,也無解釋為何兩職有別。本報提出疑問,教資會秘書處回覆指,為切合實際需要,其後將工作調配予兩名學術研究顧問以兼職形式分擔和負責。

職銜竟有四種稱謂

即使是職銜,連官方刊物也搞不清楚,出現四種說法:有寫「研資局學術研究顧問」,有寫「教資會學術研究顧問」,也有「學術研究顧問(科學)」或「學術研究顧問(科學及科技)」、以及「學術研究顧問(人文學/社會科學/商學)」或「學術研究顧問(人文及社會科學)」。
龐鼎全負責「科學及科技」範疇。有學術界人士質疑,龐是計算機科學教授,與錢大康屬同一專業,並曾聯名發表論文;錢要找顧問,為何不找其他科學領域的教授。
至於負責「人文及社會科學」的余珍珠,只是副教授,曾主力研究紅學,近年鮮有發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