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香港的人情味,已成為大家的集體回憶。舊式家品代表了一代香港人的生活形態,訴說低下層的故事;部份家品仍在坊間可見。無論你鍾情真古物還是仿製品,戀舊之餘,莫忘珍惜當下。
記者:葉淑貞、陳家雄 攝影:梁鑑章
每一件陳年家品,
都是一個香港故事,
「丟一件就少一件,
再唔珍惜,
就會遺忘了這個年代。」
六十後「老鬼」吳文正說。
攝影師吳文正,另一個身份是老香港文化人,從祖母留下的老舊小家品開始,對六、七十年代的古物就有說不出的依戀,「每一件都代表咗老香港嘅生活面貌。」
有意設立家具博物館
幾十年間收收埋埋,由飯壺、水壺等濕星嘢,到碌架床、米舖量米機等大件頭陳年舊物,總之每當他聞到「舊物味」就兩眼發火,現時吳文正用來收藏「寶物」的貨倉早已爆滿,「以前有間幾百呎工廈,但地方唔夠用,於是租埋葵興工廈,一樣唔夠擺!甚至有人話啲舊櫃唔要,我都收唔到。」千多方呎工廈月租逾7000元,若業主要收樓都幾慘,因為家品層層叠着,要整理、搬遷都不知從何入手,壓在底部的,可能已經凶多吉少。
吳文正說,一直有個建立老香港家具博物館的願望,用層架把一件件收藏品放得妥當,方便公眾參觀,「不過畀多兩倍地方都唔夠用。」天氣潮濕,貨倉沒有冷氣,他盤算着早晚要大執一次,否則弄致收藏品破爛就很可惜。
在他嚴選最具集體回憶的家品中,柚木衣櫃及碌架床是家具代表作,但因裝嵌困難,無法搬出拍照。小部份仍能在市面找到,但他斷言,人情是無法複製,「工人手藝都唔同咗,一定買唔番。」
摺椅
摺椅堪稱本土經典,為配合香港的地少人多,慳位、富彈性的摺凳摺椅,是每個尋常百姓家必備。尤其炎炎夏日,冷氣不普及,不少港人喜歡自攜凳仔,坐到走廊、公園與老友閒聊乘凉。
鐵板
很多店舖都會在年尾向熟客送上連日曆的鐵板,一來令客人時刻看到店舖的寶號,二來又可答謝坊眾的關照,是老香港最有人情味、又最傳統的Marketing手法。
飛碟椅
幾乎每間影樓,都有一張飛碟椅,為攝影師的最佳裝置,吳文正品評:「這種凳夠安全,放個BB上去,唔使成年人扶住,亦唔容易翻倒,係影BB相必備。」
坊間不少店舖仍有出售款式雷同的飛碟椅,但雙色已不多見,「以前質料好好多,好耐用,藤椅由人手製作,但手工已經差好遠。」
藤器傢俬並不難找,始終材料簡單易打理,冬暖夏凉,婆仔特別鍾意。飛碟椅款式售490元,大人都坐得落。(A)
漏斗膠凳
六十年代大紅大紫的紅A膠凳,大部份家庭都擁有一張,以當年的設計觸角,與今時潮人追捧的Designer Chair有異曲同功之妙。雖則膠凳一張,但承重力強,兼不易翻倒,極之安全。紅A曾為此凳推出復刻版,並加入坑紋,但官方網站暫時沒有存貨。
喜慶藤籃
正宗潮汕喜慶籃,以人手穿竹製成,手工精細,常見於盛載嫁娶、壽辰用的禮品。
舊式屋邨成尋寶勝地
自從吳文正專注研究老香港文化後,他就到處搜羅相關家品,「以前我會儲酸枝傢俬,但內地富起來,買家不講價全部打包,收買佬都費事搵我啦。幸好佢哋對老香港家品冇乜興趣,得我呢個儍佬會搵。」他笑說。
舊式屋邨是他的尋寶勝地,「有時喺垃圾站搵,有時睇到阿婆坐住張舊凳,我就會話不如用張新嘅嚟換,佢好開心可以有張新凳,我就得到想要嘅舊物!」
牛下清拆,他執到唔少寶,不過就越來越難執,「呢啲舊物多數存放喺屋邨老人嘅屋企,但舊邨都拆得七七八八。」可能要跑到新界的老圍村,才會有新發現。
《古物狂推介收藏品》
柚木衣櫃
柚木衣櫃除了儲物,原來還代表安全感:「細個做錯事俾阿媽打,都係躲喺櫃入面。」年前電視劇《巴不得爸爸》,衣櫃變成穿梭時空工具。現時市面有售的衣櫃為歐洲入口二手貨,負責人說,六、七十年代的本地傢俬款式,其實也是抄自歐洲,售8700元。(B)
行李箱
話就話行李箱,但吳文正說它其實很少當作旅行用的行李,「想當年,有幾何會出門旅行?所以呢啲行李箱多數盛載較貴重嘅衣物,屬儲物用途居多,或者『走佬』先會用。」想慳皮一點,不妨上淘寶搵,一般500元以下已有交易。
碌架床
香港人居所狹窄,貧苦的一家幾口,擠在一張碌架床很常見,有時還兼任「書房」功能。雖然擠逼,但手足情誼卻特別深厚。
在灣仔太和街的養記,專賣鐵通碌架床,有三色可選,不過質料難及昔日的鋼通紮實。
碌架床分2呎半、3呎、3呎半及4呎,為安全計,不建議超過4呎。現貨價為1300至1700元,訂造加200元,另加約100元運費。(D)
金錢牌飯壺
港產的金錢牌,亦是當年香港著名品牌。在經濟起飛年代,港人多為工廠工人,為了省下飯錢,「帶飯」返工極其普遍,手握飯壺,再掛一條手巾仔,就是工廠妹標準造型。
駱駝牌熱水壺
香港早於1933年開始生產熱水壺,由工業家梁祖卿經營的駱駝牌是表表者,為行內名牌,該廠仍在營運中。熱水壺原來還可提供換膽服務!鄺林記老板娘話,壞膽可以送回原廠更換,收費約百餘元,需時約兩周。不過這款鐵殼壺才售128至138元,很少人會換膽。(E)
三菱風扇
日本戰敗後,兵工廠都要轉民用,以軍方技術製作的家品,採用頂級質料,只有富裕人家才買得起。這把外型殘舊的三菱風扇,大約產於六十年代,不但仍可運作,而且機身極重,要用兩隻手先拎得起,今時今日的化學電器冇得比。
還有...
以前的錢箱,都奉行「有入冇出」,若要拿錢就得把錢箱打破;時易世移,如今錢箱設計已改為「有入有出」。紅豬仔錢箱有四種呎碼,售20至39元,正屬於原始無得出的設計。(C)
老香港的家居,到處都有搪瓷的影子,如臉盆及杯碟,當然還有水壺。搪瓷杯售59元。(C)
昔日的小學生齊齊斜孭紅A出品的小水壺,個別家品店賣四十多元,但紅A官網卻以每個15元出售,可供懷舊的愛好者收藏。(F)
在燒煤炭與石油氣爐之間,就多得火水爐照顧三餐。坊間火水爐售價由178元起,另需購十餘元的細支裝火水。(C)
藤籃經變奏後,間中還會扮演潮流角色,傳統四四方方的藤籃,當年買餸唔少得。售268元。(C)
(A)藤龍(2416 9486)
(B)陳米記(2549 8800)
(C)朱榮記(2545 8751)
(D)養記(2573 3365)
(E)鄺林記(2549 9315)
(F)紅A購物網( http://www.reda.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