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斥24萬元 請保母接送跨境童

小學斥24萬元 請保母接送跨境童

【記者倪清江報道】深圳跨境學童越來越多,今年逼爆上水小學。逾350名報讀上水校網的升小一學童,被跨區派到大埔,其中逾半是居於深圳的單非和雙非學童。大埔多間小學取錄10至30多名跨境學童,有學校預計新學年需自掏24萬元,聘請保母接送他們往返關口和學校。今年上水有1,600名學童爭奪652個統一派位學額,但由於學額不足問題,最終有356人被派到大埔區小學,當中211人是跨境學童。大埔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校長李富成表示,該校今年獲派7班小一共175人,當中約100人是北區或跨境學童;部份沒有到來註冊,但仍有13名上水和36名跨境學童入讀,「跨境學童佔三分一,以前每年只係幾個」。該校位處港鐵大埔墟站旁的運頭塘邨,校方已聘用6名兼職保母,上課日帶他們往返羅湖或福田口岸至學校。李校長表示,每名保母每月工資、車資和長途電話卡共費4,000元,6人即共需2.4萬元,一年十個月開支多達24萬元,這筆錢由校方自行負擔。他有點惆悵地說:「仲諗緊辦法籌錢,之前冇同家長講要收費,所以唔可以臨時又話要收錢。」他昨天在家長會上預告,明年新學年將需收費。

往返兩地時間長

多名出席家長會的單非和雙非跨境家長表示,由於子女沒有深圳戶籍,無法入讀公立學校,他們原先首選上水小學,派到大埔感到無奈。其中雙非家長曾女士說,往返兩地時間頗長,「驚佢(兒子)瞓唔到、唔夠瞓、唔夠時間做作業」;單非家長余女士一家居於深圳寶安,需先坐地鐵到羅湖等候學校保母,「小朋友要5點起身,幾辛苦」。同區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也取錄10多名跨境學童,校長朱景玄表示,已安排兩名工友在羅湖帶他們坐火車到太和,再坐接駁校巴回校。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黃副校長表示,該校也取錄10多名跨境學童,但不提供過境口岸接送服務,學童會坐跨境校巴往返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