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步入轉型陣痛中的國美電器(493),上半年勁蝕5億元(人民幣.下同),遠差於市場原本估6000萬元左右的虧損。業績主要是差在毛利率較預期低,其中來自供應商費用收益在第二季大減至接近零。分析認為電商(網購)業務急速增長,已開始「自己人打自己人」,影響到實體店表現。記者:吳綺慧
國美管理層昨日解釋,5億元的虧損當中,有約2.7億元是來自電商業務,加上期內關閉經營不善的分店,額外亦錄得約1億元的一次性開支,影響上半年盈利能力。國美期內銷售跌22%至231億元,第二季同店銷售按年勁跌18.7%,但比首季的34.4%跌幅已大幅收窄,並與市場估計相若。國美總裁王俊洲透露,7、8月同店銷售跌幅正持續減少。
綜合毛利率大減
反而最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毛利率急速惡化,綜合毛利率大減近2個百分點至16.4%;當中來自供應商的費用,半年只有3.8億元,與首季金額相若,即第二季近乎沒有供應商收入。「唔知佢到底係點入賬,不過毛利咁跌法,一來係反映個市況真係差,賣少咗毛利高的電視等大型家電,又要減價促銷;另外電子商務增長得好快,收入佔比由首季只有4%,急增到第二季已超過10%,但壞處係電商毛利低,而且明顯搶咗實體店生意。」一名零售分析員如此道。分析員相信,國美起碼在今年第四季才有望扭轉劣勢:「依照家趨勢睇,國美網上銷售係有機會做到全年60億元生意的目標,唔使蝕大錢;但風險係,在轉型過程中到底實體店會差成點,同埋電商減價戰會唔會再嚴重打擊毛利。」王俊洲表示,在市況下滑但公司調整不夠迅速的情況下,上半年業績的確「不能令人滿意,進入低谷」。但他強調,隨着國美在一線城市關掉低效益門店,加上網上業務的平台整合基本上完成,下半年毛利率、費用率,都有信心改善。國美財務總監方巍形容下半年是「充滿希望」,電商業務毛利率已由去年的負數,轉為上半年有4.6%,費用率亦微降0.5個百分點至18.2%:「電商是很難賺錢,我們在尋找可以盈利的模式,國美在採購成本方面比別人仍有很大優勢,目標是2年內有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