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農業<br>塱原濕地設遊客區 勢變生態災難

破壞農業
塱原濕地設遊客區 勢變生態災難

在新發展區中,古洞北範圍內的塱原濕地大致上會規劃為農地和自然生態公園,減低對該區生態的影響。但環保團體指出,政府在擬定生態公園中竟然預留三分之一作為遊客區,「如果咁做只會將塱原現時用農業為保育嘅生態改變,絕對唔接受佢變成另一個濕地公園」。根據當局的計劃,塱原中部37公頃劃為自然公園,南部及北部約40公頃土地則保留為農業用途。但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主任吳希文指出,環保團體早前與規劃署官員開會時才得悉,政府的顧問公司有意將自然生態公園劃分為三個區域,其一為遊客區,並會建立遊客中心;其餘會劃為公眾可進入區及限制區域。吳希文認為,政府這種做法並不妥當,因現時塱原濕地是以農業結合生態保育,即農戶種植一些特定農作物以吸引各種鳥類覓食,又以水田濕地、魚塘、旱田等締造多元化生態。

「叫人入嚟咪有農戶逼走」

若政府想將塱原變成另一個濕地公園並不合適,「唔係話濕地公園唔好,而係呢個模式唔適合塱原」。吳認為,現時塱原不時有大批攝影發燒友入來拍照,「有時已經負荷唔嚟,踩落塊田影相,如果搞到變成旅遊點根本做唔到保育」。此外,對於政府曾聲言會將三個發展區受影響農戶遷往塱原復耕,吳認為絕無可能,因現時塱原荒地只得5%,「你叫人入嚟係咪代表現有嘅農戶要逼走呢?」另外,政府若只將塱原北部這塊生態價值高的土地劃為農地也不足夠,因為附近的原居民仍可在土地上申請建屋,無助保育。除塱原之外,粉嶺北附近的文錦渡路工程也會令一遍鷺鳥林受影響,當局在規劃中預留虎地坳村一塊地重置鷺鳥林,但吳認為理應先重置鷺鳥林才施工,「但即使咁做係咪可以保住鷺鳥,都係未知之數」。《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