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市民又將受明年大幅增加電費困擾,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在追回之前墊支的燃料成本開支前提下,預計港燈明年電費加幅將達4%至5%,中電的整體電費加幅更高達9%至13%。中心建議政府不再補貼市民電費,改設專項的「天然氣價格穩定基金」,在天然氣價格上升時彌補額外燃料成本支出,將電費加幅減至低於通脹。記者:蔡建豪
港燈和中電今年初分別將電費調升6.3%和4.9%,但兩電在社會強烈反對聲音中,分別透過增加燃料費用墊支及預先將政府發還的差餉回贈市民等措施,延後了加價幅度。研究中心根據政府及兩電去年底公佈的資料,以及現時的天然氣價,推算兩電來年的電費增幅。結果顯示,兩電的基本電費增加在5%以下,但港燈及中電若全數收回實報實銷的燃料成本,燃料增幅分別為9.7%和31%,推算港燈的增幅約為4.35%,中電的最高增幅更達13.2%,港燈及中電每度電價分別為1.367元和1.117元。
倡設「價格穩定基金」
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指,在電費穩定基金和燃料墊支賬目以外,建議政府設立一個「天然氣價格穩定基金」,藉此彌補額外燃料開支。他指,基金並非補貼兩電,政府可在首年向基金撥款30億元或每年向立法會申請定額撥款,在出現巨額加幅時,將加幅減至低於通脹水平。他指,過去政府推行電費補貼,每次的財政開支高達40億元,成立基金既可節省公共開支,也令市民受惠。中心副研究總監余遠騁指出,政府在明年中期檢討前,應向兩電提出更多要求,如要求中電盡量使用位於崖城、較平價的天然氣供應。長遠而言,政府也應要求兩電在採購時,有責任購入較平價的天然氣。在目前燃料價格實報實銷的制度下,兩電根本沒有責任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採購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