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零售業經歷曇花一現的反彈後,7月份再陷入更深的低谷,期內零售銷貨值只按年增長3.8%,遠低於市場預期的9%;若不計農曆新年的季節性因素,此數字更是自09年9月以來最差。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對這表現感到「震驚」,指就算內地加推「一簽多行」自由行來港,料幫助亦不大。
記者:吳綺慧、陳健文
麥瑞琼表示:「我見到呢個數字真係有少少震驚,好多零售類別表現反映市道係全面地差。好似7月服裝店明明減緊價,銷售竟然跌1.3%;而最反映民生嘅新鮮及急凍肉類食品,銷售跌緊6.6%,令人好意外。」
內地旅客消費力不再
她說,就算內地6個城市再加推非本地居民「一簽多行」來港,都不可能令本港零售立即扭轉弱勢,回到去年好景市況,「即使有啲幫助,但要刺激到好似以前咁有10%至20%增長,係冇可能。具體有幾大影響,要時間再睇。」
事實上,7月份內地旅客來港數目按年仍增長22%,但期內零售表現卻大幅放緩,反映內地旅客整體消費力早已大不如前。
對於有分析指出,自由行逼爆香港或會帶來反效果,趕走高消費「貴客」轉戰歐洲旅遊,麥瑞琼形容這是「幾深入的分析」,「不過我哋打開門做生意,使多使少都係顧客。針無兩頭利,呢個政策可能令到人客多咗,但消費力唔高,多咗人齋睇唔買,環境係會擠迫咗,前線員工又辛苦。係會有好多side effect(副作用)。」
瑞信昨發表報告,以「多旅客有助益,但不要太多」為題,估計新措施將導致未來12個月,會有再多365萬內地旅客湧港,由於高達八成為即日遊,對零售業會有幫助,但不要過份樂觀。
麥瑞琼指,歐債危機困擾,加上內地出口數據疲弱,不斷打擊中港兩地居民的消費意欲,相信在經濟前景明朗化前,零售業都會較疲弱。「7月頭兩個星期生意好差,月尾有颱風又有影響。部份零售商估8月只有低單位數增長,我哋就樂觀啲,預期會有8%左右。全年預測都調低咗少少,大概10至13%。」
僅智能手機保住強勢
本港7月零售總銷貨價值為365億元,按年升3.8%;若扣除價格變動後,銷貨數量只升1.3%。各項零售類別中,以傢俱、書報等日常用品銷售跌幅最大,分別按年減少6.6%及10.2%;整體食品亦下跌1.6%;燃料則減少4.5%。正在大減價的衣服鞋襪,銷售僅按年持平,珠寶首飾的增長亦持續放緩,只有0.9%升幅。唯一保持強勢增長的,是包括iPhone等智能手機的其他耐用品類別,銷售仍升65%。
業界意見:下半年有轉機
「今年係龍年,多嫁娶,而嫁娶一般都喺下半年進行,我覺得下半年生意會好轉。7月個數有打風影響,加上內地又水災,所以差啲囉!內地又推一簽多行,我哋當然歡迎,相信影響會逐步體現,唔會千萬人同一時間湧來港。」
業界意見:大反彈有難度
他本月初在業績會上表示,下半年香港零售市道唔會有大反彈,「唔係經濟大幅轉差,係市場期望過高,舊年基數咁大,增長自然無咁快。」他指7月若扣除颱風影響,銅鑼灣崇光百貨銷售按年只持平,8月初有輕微改善,料下半年同店銷售最多都只有高單位數增長。
業界意見:今年不太樂觀
他在6月中業績會上表示,對今年本港零售市場形勢「唔樂觀」,銷售放緩,已抵銷不了租金漲幅,旺區分店要遷至人流較少位置,令營業額萎縮。「同事成日都講笑,幾年之後我哋可能冇晒街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