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醫療事故 手術後血含氧量下降<br>瑪麗女童氧氣喉鬆脫亡

罕見醫療事故 手術後血含氧量下降
瑪麗女童氧氣喉鬆脫亡

【本報訊】瑪麗醫院發生罕見致命醫療事故。一名感染副流感導致心臟衰退的年約10歲女童,轉送瑪麗醫院後於上周五做手術接駁「人工心肺」維生儀器,手術後約一小時病人血含氧量突然下降,醫護人員搶救中途才知是輸出氧氣的喉管鬆脫,令病人一度缺氧,病人四日後死亡。
記者:陳沛冰 梁麗兒

瑪麗醫院以病人私隱為由,拒絕透露病人資料。據了解死者是年約10歲女童。她於本月22日由明愛醫院轉介至瑪麗醫院,治療其急性心肌炎及心跳減慢;病人入院時情況危殆及急劇轉壞。檢查顯示病人感染副流感病毒,心臟功能衰退。據了解,該病人於明愛時曾一度心跳停頓。
因病人情況持續惡化,本月24日凌晨零時,院方安排病人到手術室接駁「人工心肺」(ECMO)維生儀器。
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表示,病人當日凌晨5時多完成手術,返回深切治療部病房過床後,醫護人員再檢查其維生指數均屬正常。因病人情況非常差,故醫護人員密切監察,約早上6時才發現病人血含氧量下跌,故相信喉管是在病房內鬆脫。
醫護人員立即搶救,初時評估病人是否有併發症或藥物副作用等,搶救中途才發現喉管鬆脫,立即重接駁喉管,病人血含氧量有所改善。可惜病人心臟功能沒改善,本月28日死亡。

八星期內須向醫管局交報告

陸志聰表示,人工心肺儀器有一條喉管輸出氧氣,該喉管接駁一個碟狀小配件位置鬆脫。該配件是用作溝出病人所需的氧氣濃度。院方會成立委員會調查事件,於八星期內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提交報告。他又指,一直負責照顧病人的是資深護士,暫相信護理程序沒明顯出錯,初步判斷病人死因是心臟發炎及腦積水,至於是否與脫喉而一度缺氧有關則要詳細調查。
脫喉的人工心肺儀器08年購入,由機電工程署負責定期檢查,暫時會停用該部儀器。據了解,瑪麗有最少四部人工心肺儀器。陸志聰再次向家屬致以深切慰問。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今次事故十分罕見,當局應徹查是否涉人為疏忽,如醫護人員為病人安裝人工心肺時出錯或做漏程序。

話你知:ICU主管:膠管鬆脫機會好微

09年豬流感襲港期間,俗稱「人工心肺」的體外膜氧合治療拯救了不少病人。現設兩部人工心肺儀器的東區醫院,其深切治療部主管殷榮華解釋,該儀器主要供心肌炎、肺炎致心肺衰竭的病人使用。
他指人工心肺原理是將病人靜脈的低氧血帶走,經氧合器為血液加氧及抽走二氧化碳,最後將含氧血經靜脈或動脈送返病人體內,暫代心肺功能。病人視乎病情使用人工心肺,曾有嚴重病人使用廿多天才好轉。東區醫院09年至今,共約40名病人曾接受人工心肺搶救,成功率超過70%。
殷指,事故中鬆脫的喉管用作連接氧合器與氧氣樽,「鬆脫嘅係一條好細嘅喉管,正常使用時,係直接用膠管套落個(氧合器)入口位,係可以鬆脫,但機會好微」。他不評論個別事故,但強調每家公立醫院深切治療部都有指引,要求醫護人員正確使用這維生儀器。以該院為例,醫生負責整個程序,護士從旁協助,再重新核對,並定期維修保養所有維生儀器。

出事的同類人工心肺(ECMO)維生儀器。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