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屬校拒用教局撥款

聖公會屬校拒用教局撥款

【本報訊】聖公會昨向屬下94間中小學發信,指示各校新學年不開展國民教育科,並拒用教育局53萬元撥款。聖公會大主教教育顧問夏永豪質疑,教局從沒試過「號令」全港學校推行新課程,今次推行手法極不尋常。除了聖公會,目前天主教教區、循道衞理聯會教會、中華基督教會及東華三院相繼表明新學年不開展國民教育科,涉及約300間中小學。聖公會昨向62間小學及32間中學發信,指新學年「一律不擬推行教育局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暫不宜動用政府津貼的53萬元,應先儲存並獨立記帳。夏永豪又指,現時未清楚罷課詳情,暫不評論。

按基督教價值觀自編教材

聖公會已成立「德育及公民/國民教育專責小組」,由聖公宗小學監理委員會主席陳謳明任主席,成員包括學者及前線老師,檢視及評估教育局的國民教育課程指引及教材。小組將按基督教價值觀及辦學理念,編寫「客觀及情理兼備」的課程及教材。各校應待專責小組完成編寫,才考慮推行相關課程;小組將於「適當時間」向各校就53萬元如何運用提供進一步意見。聖公會在信中強調,現時屬校的宗教及德育課程已涵蓋公民國民教育元素,「所以我們認為國民教育應繼續由現有課程涵括之」。9月開學後,各校應如常推行必修的宗教與德育科。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校友在網上流傳校方信件,該信重申來年繼續使用聖公會宗教教育中心的《成長列車》為德育教材,沒計劃把國民教育獨立成科或列入上課時間表。此外,屬下有49所中小學的中華基督教會向屬校發通告,未來三年開展期只會小比例試教中央統籌的教材。該信又建議學校老師謹守工作崗位,「慎重回應」罷課呼籲。天主教教區屬下有197間中小學,為全港最大辦學團體。教區給屬校的內部指引沒有指示學校拒用53萬元津貼。天主教教育監察組今天與教育事務處會面。保良局屬下34間中小學可按校情推行國民教育科,在三年開展期先組成教師團體,研究校本課程,保良局並無統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