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不到羅姆尼在共和黨黨大會得到正式提名前還遇到一些波折。堅拒認輸的另一位參選人Ron Paul的支持者在程序及座席問題上跟大會負責人鬧了一場小風波,雙方在後台通道上不斷以"No"、"Shame"之類的字詞互相指罵。最終Ron Paul支持者及黨代表敵不過大會及共和黨建制的力量,無功而還,而羅姆尼獨領風騷,以2,061票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不過,Ron Paul及他的支持者選擇戰至最後也反映共和黨內的保守派始終有部份人對忽然保守的羅姆尼有這樣那樣的不信任,擔心他有機會上台後又來一次變臉,把支持他的保守派都賣了。事實上初選開打以來羅姆尼一直是多個保守派參選人的共同敵人,從Ron Paul到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都對他死咬不放,大力攻擊他的人格及誠信包括稅務紀錄問題,令羅姆尼差一點在3月墮馬,跟白宮絕緣。
只是,保守派候選人本身也問題多多,一個個先後退選,剩下不肯投降的Ron Paul又無法爭取到中間選民的支持,共和黨主流包括保守派才決定押注在羅姆尼身上。
不過,羅姆尼要在11月贏得大選必須辦到兩件事。其一是全力動員反對奧巴馬的共和黨支持者,像2004年的小布殊那樣靠共和黨忠心fans大舉出擊,在關鍵州分勝出,從而鎖定勝局,其二是修補跟女性選民的關係,避免出現一面倒結果。
近十幾年來美國的政治勢力分佈已變得相當穩定。東北部、西部沿岸如紐約州、加州是民主黨囊中物,花多少錢或氣力都改不了。中、西部及德州則是共和黨堡壘,誰也不可能攻破。於是,剩下的幾個勢均力敵州分如俄亥俄、佛羅里達、威斯康辛、密歇根就成了勝負關鍵。2000年大選小布殊就靠佛羅里達州的勝利入主白宮。因此,羅姆尼要擊敗奧巴馬必得把共和黨在這些關鍵州分的每一票、每一個支持者都拉出來。只要做到這一點,即使民調勢均力敵或稍為落後也不是問題。
至於修補跟女性選民的關係,羅姆尼已大打老婆牌,讓尚有點新鮮感的太太為他踏台解畫。但是,最重要還是共和黨內其他人不要再有「墮胎」、「合法強姦」之類問題上胡言亂語,否則就如小布殊選戰軍師Karl Rove所言,說錯話的人固然代價慘重,其他共和黨人包括羅姆尼也將被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