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層發炎,持續八周以上或反覆發作,且常無明確的致病微生物感染。按其病理可分為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成因包括經常反覆感冒或治療不徹底、鼻中膈偏曲、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滴鼻、煙酒過度、營養不良、患有長期慢性疾病、內分泌失調、經常處於濕度或溫度急劇變化的環境、需長期接觸粉塵或刺激性氣體等。慢性單純性鼻炎的主要症狀為鼻塞,呈間歇性(靜止或寒冷時鼻塞明顯,活動或白晝時減輕)、交替性(如左側卧時右側鼻腔通氣較左側好,但轉向右側卧位後,右側鼻腔轉為鼻塞明顯),伴流涕、鼻水倒流、咳嗽和鼻根部不適等,檢查見下鼻甲黏膜紅腫,表面光滑濕潤,觸之柔軟而有彈性。慢性肥厚性鼻炎多由慢性單純性鼻炎發展而來,主要症狀為持續性鼻塞、閉塞性鼻音,伴不易擤出之黏稠涕、嗅覺減退、頭昏耳鳴、咽乾頭痛等,檢查見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呈暗紅色,下鼻甲腫大,表面不平呈結節或桑椹狀,觸之硬實。
內服補氣祛瘀中藥
慢性鼻炎屬中醫「鼻窒」範疇,病機為正氣不足,邪毒侵襲及留滯鼻竅,壅塞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發為鼻窒。若慢性單純性鼻炎兼見汗多怕風、氣短聲低,屬肺氣虛弱證;兼見食慾不佳、大便稀爛,屬脾胃虛弱證。慢性肥厚性鼻炎則多屬氣滯血瘀證。治療以內服補氣祛瘀之中藥為主,如北蓍、川芎,並可配合針灸或中藥液滴鼻。平時患者需鍛煉身體,注意環境飲食,積極治療感冒或長期疾患,避免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若慢性肥厚性鼻炎病情嚴重,宜接受手術治療。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顏俊文醫師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