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炒王寸政府有SSD仍大賺

短炒王寸政府有SSD仍大賺

【本報訊】樓市熱浪席捲各類物業層面,政府早前設立的SSD(額外印花稅)緊箍咒已屢被市場攻破。80後吳先生過去3個月內連沽5個住宅,全部須從價打5%SSD稅,向政府上繳稅額達約100萬元,但這些稅款只佔炒賣回來的利潤小部份,反映炒家在高稅項下仍可生存,從未絕迹。這名「短炒王」預期,越來越多SSD貨鬆綁,擔心新政府落重藥推跌樓市,相信明年樓價跌20%至30%,遂先行沽貨,直言「錢係賺唔晒嘅」,先出貨套現後轉戰其他物業市場,或靜待跌市候入貨機會,趁低吸納走短線。今年32歲、任職金融機構的吳先生,昨在地產經紀安排下會見記者,他自稱出身基層,買樓投資經驗不足10年,適逢樓市升浪刮了一筆。近期鰂魚涌太古城錄2宗SSD貨賺錢個案,便是由他沽出。

炒樓10年 買賣逾20次

他說,第一層樓買了北角單幢舊樓,獲利後夥拍家人將資金加碼再買。2010年底及去年中,雖然政府出SSD辣招,但仍分別以323萬及430萬元買入太湖閣及鄱陽閣低層戶,持貨約1年半左右便出貨,扣除SSD稅仍袋約100萬元。除私樓外,新近還沽出西灣河2伙居屋及1伙舊樓單位。他指自己乃「住過12年木屋、13年公屋」的屋邨仔,讀書成績差,「A-level幾乎全部U」。20歲後他試過做3、4個月地盆;又做過半山豪宅「看更」,日薪300元;又做過銀行櫃位員,當時月薪4500元。任職銀行後他涉足物業買賣。他認為,這幾年樓市急升,政府為間接元凶,SSD措施令盤源大減,令「籮底橙都被人搶」。多年來買賣物業逾20伙,除了將軍澳慧安園平手沽貨,「幾乎未輸過,買股票就輸得多」。他認為現時入市已超高風險,政府醞釀出招,恐樓價會大跌,先袋袋平安。

短炒王 吳先生小檔案

年齡:32歲職業:金融機構首次置業:20餘歲曾投資物業:逾20伙近期沽出:5伙沽出物業:鰂魚涌太古城、西灣河東欣苑、東霖苑、港島單幢舊樓付額外印花稅:約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