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孕婦湧港產子惡果浮現。醫院管理局推算,2017年將有40.4萬名內地孕婦在港所生而居於內地的子女,合資格跨境使用公營醫療服務,較今年增加59%;當中約26.6萬人居於鄰近本港的廣東省內,但預測未來五年醫護人員流失會增加約30%。有兒科醫生促請該局要解決人手問題。醫管局於2012至17年策略計劃中,推算出未來五年的0至14歲兒童跨境服務需求,會大幅增加。該局估計2017年整體有128萬名兒童合資格使用公營醫療服務,較今年增加約20%;當中40.4萬人是由內地孕婦在港所生而居於內地的兒童,較今年增加59%;其中有26.6萬人居於來港求診非常方便的廣東省內,較今年增加55%。內地孕婦在港所生子女因已有居港權,他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與港人收費一樣。醫管局推算未來五年醫護人員流失人數將持續增加。該局預測2021至22年約有340名醫生及1,600名護士流失,較2012至13年分別增加約30%及約33%。該局預測2021至22年有400名專職醫療人員流失,較今年增加約60%。該局承認,因2015年醫科畢業生才增至320人,但現每年需增聘不少於380名醫科生,故未來數年醫生人手仍求過於供。面對政府推出四幅土地興建私家醫院,會加劇公院在醫護人手上的競爭。該局又推算有關慢性病服務需求,2017年該局的糖尿病病人增至54.9萬,高血壓病人增至約149萬人,兩者均較今年增加29%。根據整體人口增長及老化,新界西及九龍東聯網需加強服務能力,尤其是增設病床。
一簽多行令情況惡化
新生嬰兒服務關注組發言人陳衍標醫生表示,醫管局必須盡快解決兒科醫生不足問題。近年兒科不能吸引醫科畢業生加入,原因之一是工作壓力大,被候召次數多。他認為局方可考慮外國做法,如候召次數多的專科可獲額外津貼。他擔心內地上周宣佈下月1日起放寬非深圳戶籍居民,申請「一簽多行」來港自由行,會令更多內地人來港到私營醫療求診,私營市場向公院的挖角潮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