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注射肉毒桿菌素不但具有去皺及瘦面等美容功效,更能幫助有嚴重痙攣的病人「鬆一鬆」。本港長期住院長者病人中,估計半數有嚴重痙攣,攣縮令關節位長期受壓,加上骨質疏鬆,護理中稍有用力不當易骨折。香港老人科醫學會研究發現,注射肉毒桿菌素能壓抑肌肉收縮,有效減輕患者痙攣問題。 記者:嚴敏慧
香港老人科醫學會獲衞生及醫護服務研究基金撥款逾50萬元,於四間公立醫院護養病房及五間社區護理安老院,招募55名上肢嚴重痙攣兼有護理困難的病人,30人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餘下病人接受生理鹽水注射,以比對病人痙攣程度等有否改善。有關研究於2010年進行。該會痙攣專科小組召集人林娟醫生指,兩組病人均跟進了半年,其間所有病人有接受物理治療。結果發現,注射肉毒桿菌素的病人痙攣大有改善,注射後六至八周期間效果最為明顯,使用矯形器伸展肢體時較輕鬆,痛楚也較低。該組病人中,60%人的照顧困難指數減少四分或以上。
藥效最多維持半年
林娟指出,關節攣縮令長者手腳「夾得好緊」,照顧者稍用力不當,例如清潔下身及換尿片時,可令病人左邊盆骨骨折;穿衣時也可導致上臂骨折。在半年的跟進期中,注射肉毒桿菌素組未有病人出現骨折,惟對照組中一名病人,在日常護理程序中,導致左上臂骨折。痙攣是因腦部或脊髓神經內的上運動神經元受損,腦部中央控制肌肉失調,肌肉過度收縮所致。當注射肉毒桿菌素入肌肉後,抑制神經纖維末梢,釋放「乙醯膽素」神經傳導物質,從而壓抑肌肉收縮。林指以肉毒桿菌素治療上肢痙攣,除注射胸大肌放鬆膊頭,也注射二頭肌改善手肘屈曲。但肉毒桿菌素較貴,每次注射約四至五千元,藥效只維持三至六個月,病人需定期注射。她指肉毒桿菌素受制於最高安全份量,不能注射太多部位,下肢痙攣需結合注射「酚劑」,以阻斷動神經達至肌肉放鬆,但不能注射混合神經,否則令病人失去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