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名懲教人員用自己尿液樣本頂包造假,辯方一直指署方存在造假慣例,前線及上級都知情。雖然懲教署訂明,釋囚必須在找到工作後,方可離開戒毒所,但據控方證人高級監督袁樹繁的證供顯示,只要囚犯純粹表示對某些工種有興趣,署方便會批准他們離開戒毒所接受監管。辯方同時披露,本案被揭發後,釋囚再吸毒個案即時激增八倍。記者:李啟發
辯方昨向高級監督袁樹繁指稱,案發前署方一直誇大釋囚就業率,並操控再吸毒個案數字令它偏低。故於本案揭發後,特別召開會議商量對策,並調派人手專責查核「將會上升」的個案。但袁否認。
懲署高層稱不容造假
兩被告鄧貴文及梁肇榮於09年11月被捕後,受監管釋囚因再吸毒遭召回戒毒所個案,由09年全年17宗,激增八倍至翌年首4個月已有155宗。但負責更生事務的總懲教主任余國新昨強調,數字上升與本案無關。余指釋囚若再吸毒或犯法,均屬違反監管令可被召回。155宗個案僅指釋囚再吸毒個案,若釋囚觸犯其他法例,個案將撥到另一個統計項目下。4月份的155宗個案,理應隨時間下降。他又指署方不容造假。他解釋,署方在09年發現釋囚由吸食單一類毒品如海洛英,轉為吸服其他精神藥物如「K仔」及搖頭丸,遂加強查核,才令數字增加。辯方質疑以上藥物早於十年前、甚至90年代已盛行,但余仍堅稱是09年始發現以上情況。余又強調署方從無就更生個案成功率作預設目標,或要求前線「追數」,指上級要求保持成功率是正常要求,符合社會期望,部門無向前線施壓,要求有「好睇」的就業數字,亦沒製造虛假釋囚就業數字,以呈交立法會爭取撥款。案件編號:ESCC5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