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芸大姐寫張充和老人的對子:「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老人對人生寄以否定,「十分冷淡」沒彎轉,完全的拒絕,極端失望。
既然要存知己,何必決絕,十分?
三分便好,也很足夠。
十分,何來空間去「存」?清楚明白直接通知:到此為止!
能存者?昨日的友誼,惜已蓋棺。
大姐寫:「有人是自來熟,熱情有餘警覺不足,白白的招人厭而不自知。」
父親家教:「莫招討厭」。
討厭這兩個字自少烙印心胸極深,純情歲月Natural High者凡幾,總有千百種去到盡情無邊境況,一片丹心換來冷水照頭淋。小學童齡得幾大?路上遇親戚死拉活扯上茶樓隨眾飲茶,點心吃完,謝過回家;晚上祖父訓示:人家請客,莫貪食!
那份冤枉永世難忘,被拉扯陪伴那班席間不斷說長道短講是非的老妖怪進食已夠作悶。被請客是人家力壓,灌茶灌水質點心,勉強吃完被告到祖父家中,其餘人等何不知?鄉下話說法;食飽都背門脊落,得不償失!小五生,有多大?這些大人心肺有多爛?
這教訓活生生烙在心窩背後,從未淡忘。最近拾得好句:"Don't depend too much on anyone. Even your shadow leaves when you're in darkness!" 字句淺顯不用翻譯。你如何依賴任何事物任何人?縱使以為跟隨前後自己影子來到漆黑位置亦也離棄。
「莫招厭」這金句背負,逢好事樂事扣門總會問三次,當真?當真?當真?人家隨便,你認真會得被派熱情過份得討厭。
朋友指我小器,其實,那是我的死穴。只因某女士多年前大搞生日宴,當時極熟絡,人家慶生來請,好事一件;怎會拒絕?被安排坐天王巨星對面,事後巨星離世,女士一而再再而三以是次生日宴寫追悼,例必一再將虛構事件重新交叉組合加糖加醋並灑鹽。當她老人痴呆還是當她生無可戀惹人留意扮可憐?本來社交往來心理自大自卑心靈空虛極需朋友圈子層層保護者極眾,免得過;留三分冷淡,九分濶綽,最是江湖行走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