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有6,000多人死於心臟病,嚴格遵守健康生活及飲食習慣可防止病情惡化。一項調查發現心臟病人普遍願意戒煙及運動,但不能抗拒美食誘惑,100名受訪病人中,逾八成也吃得不健康,每日進食少於五份蔬果,經醫護人員指導後,仍只有不足一成病人能調整飲食。
每天五份蔬果助改善
瑪嘉烈醫院過去兩年訪問100名心臟病患者,結果發現86%受訪者有高危飲食習慣,如蔬果量不足、脂肪及糖份過高等,缺乏運動及吸煙則分別有67%及22%。這些病人接受復康治療與指導後,近六成人成功戒煙,也有一半人開始做運動,但只有6%人可扭轉不良飲食習慣。
該院心臟復康服務聯席總監陳藝賢醫生指出,外國研究顯示,多達一成半的心臟病是源於不健康飲食,對於不少患者「死過翻生」後仍不改飲食習慣,他認為與港人飲食文化及生活節奏急速有關,「好多老人家覺得蔬果屬生冷寒凉食物,所以好少食」;打工仔則常與快餐為伍。他稱,每天進食五份蔬果,已達到健康飲食的最重要指標。
今年57歲的劉康,曾在警隊任職,今年初因為心肌梗塞入院。他坦言,過去30年,每天吸兩三包煙,又愛煎炸食物,「早餐食炸魚柳,午餐炸豬扒,晚餐都要食煎炸嘢,我唔食蔬果㗎」。年輕時常運動,十多年前因為關節痛減少運動,但吸煙及食煎炸食物不減,終患上心臟病,更住院10天。病癒後雖然開始食蔬菜生果,但煎炸食物與香煙未能全戒,更說若樣樣都不能吃,人生樂趣會大減。
推動心臟健康教育計劃的「心臟健康列車」推薦練習氣功護心,首三個月每日練習45分鐘,之後再持續鍛煉,有助提升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