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NEWS直擊】
【本報訊】充電站內長滿野草,住宅區的充電樁滿佈塵埃,電動的士司機大吐苦水。眼前景象,與深圳市政府和比亞迪(1211)描繪的電動車美好發展畫面大相徑庭。本報在深圳直擊經歷多年發展後的電動車使用情況,發現實情很可能又是在「中國模式」下,另一個自我陶醉、自欺欺人的強國神話。
「都是政府在做樣子而已。」比亞迪年報聲稱,至2011年底深圳已有300架e6電動的士投入營運,但其中一位的士司機李師傅卻表示公司有報大數之嫌,「最多只有190架,從員工編號就知道了」。
另一位受訪司機張師傅亦確認此數,「我們司機經常開會,怎會不知道實際數目?」對於深圳政府稱,今年全年還將增加500架電動的士,兩位司機均指「沒可能。」
充電站數目被誇大
同樣「篤數」的還有深圳市政府,聲稱目前已建成充電站62座,今年還將新增50座,但兩位受訪司機皆指,目前深圳充電站只有18座,而且集中市區,二線關外只有四座。
電動的士搵食艱難,數目難以增長,充電麻煩是主因。e6號稱叉足電能走300公里,但據司機反映,實際只能跑230公里。
李師傅每朝早6點開工,至11點左右就要再叉電,需時至少個半小時;下午6點交更前又要叉一次,每更至少要叉電三、四個鐘,而且都是在最旺的黃金時間。
張師傅亦訴苦,數個較熱門的叉電站皆位處市區,交更時大排長龍,起碼要排隊半小時到一小時,即每更起碼要花四成時間叉電。
除此之外,由於里程有限,電動的士不能接遠程客,「每程收費一般在15至20元之間,都是在羅湖福田裏面轉」。曾經駕駛十多年「紅的」(柴油的士)的李師傅表示,「相比起紅的,我們的收入起碼少了三分一。」他解釋,電動的士每更收入大約為500多元(人民幣.下同),扣除每更360元租車費用,淨收入大概只有150至200元,比以前每更250元大為減少。「但就沒那麼辛苦,因為多了休息時間。」
維修費高 「賺不到錢」
除了熱門市區充電站外,記者特地前往福田汽車站、深圳機場、科苑南、龍崗大運城四個充電站視察,發現原本鉅資設置的充電設備都處於閒置,其中福田汽車站原本已開設地下全層供汽車充電,現時卻空蕩蕩,幾百支充電樁全部封存;機場站則車輛絕迹,地上生草,顯示設備很久沒被使用;去年大運會熱潮過後,大運城站內的充電樁亦難逃被拆命運。
現時比亞迪每月每架出租電動的士收取2.16萬元,之後與的士公司拆賬,比亞迪還要負責全部充電及維修保養費用。李師傅估計,該筆費用每月接近3000元。他表示:「他們用的配件都很高級,而且每個月都要維修保養。」
另外,比亞迪還不斷為的士司機們免費更換新車,最早在2010年投入的e6已經全部更換,「它主要是想賺名聲。」不過,七除八扣之後,李師傅認為,「其實比亞迪在我們身上賺不到錢。」
市民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