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她扶着的低音提琴(Double bass),8歲的李穎心顯得很細小。今年3月在本港校際音樂節比賽中,因為過於緊張,失落獎項;經過半年特訓,克服緊張怯場問題後,穎心終在本月中於歐洲低音提琴兒童及青少年比賽中奪得分組冠軍,或是本港參加該比賽以來最年輕得主。
將升讀小三的穎心身高1.3米,低音提琴卻至少1.8米高,兩年前她開始學習時,比現在還要矮10厘米,「隻手攰時,要爸爸幫手扶住個琴一陣」。她在九龍塘宣道小學就讀,「本身想學小提琴,校長話我手腳比較長,應學低音提琴」。
「係辛苦㗎,但好享受」
穎心到音樂學校跟導師學習,又參加演藝學院的培訓計劃。每日拉琴45分鐘,「剛開始時拉嘅歌易啲,慢慢越嚟越難。係辛苦㗎,但好享受」。她的水平已獲八個級別中的第五級,準備應考第六級。
今年3月穎心初次出戰本港校際音樂節比賽,因怯場初嘗挫敗,「大細聲冇晒,音都唔準,所以之後喊咗出嚟」。要解決問題,媽媽教她在人前表演,「親戚嚟屋企時,拉畀佢哋睇,又試過喺成班42位同學面前拉」。
本月中她與音樂學校24名同學,一同到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出席每兩年一次的歐洲低音提琴會議,並參加低音提琴兒童及青少年比賽。
比賽之前,穎心將練習時間增至每日四小時,結果她在八至十歲組別中擊敗十多名對手,獲得冠軍,得到500歐元(約4,850港元)獎金,是該校三屆參賽者中最年輕的冠軍得主。雖然拉低音提琴是興趣,穎心卻無意當演奏家,因為她的志願是做醫生。
記者 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