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1969年,美國太空人杭思朗(Neil Armstrong)踏足月球,一步一腳印,成為登月第一人,為人類征空立下巨大里程。他本月初因心臟搭橋手術併發症逝世,終年82歲。家人希望大家這樣懷念他:「下一次,當你走在澄明的夜空下,見到月亮對着你微笑,想起杭思朗,就對他眨個眼吧?」
杭思朗家人前日(周六)發表聲明宣佈,這位登月先鋒於本月7日接受心臟搭橋手術,之後出現併發症逝世,希望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能受杭思朗無垠的成就啟發,成就大我。
杭思朗的登月傳奇,始於1961年4月。那時,美國冷戰敵人蘇聯率先派太空人乘坐太空船環繞地球,震驚美國,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為給國家挽回面子,一個月後宣佈展開為期10年的登月計劃。
臨危不亂人手降落成功
登月計劃於1969年7月20日落實,舉世矚目。這次登月能夠成功,杭思朗臨危不亂的冷靜是關鍵。他擔任指揮官,和同行太空人艾德靈(Edwin Aldrin)、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乘太空船「阿波羅11號」,花了60小時抵達月球,杭思朗駕駛「鷹號」(Eagle)登月艙,載着艾德靈,準備降落月球,但電腦顯示原定降落地點很差,位於一個直徑100至150米大坑口的斜坡,佈滿大石。
這時,鷹號僅餘可支撐飛行20秒的燃料,在千鈞一髮間,杭思朗決定改用人手操作飛行,在原定地點以西地勢較平坦的「靜海基地」(Sea of Tranquility)成功降落。他隨即向地球指揮中心報告說:「侯斯頓,到了靜海基地。鷹號降落了。」這時他的心跳每分鐘達150下。
之後,當時38歲的他就在全球六億人,即當時全球1/5人口透過電視熒幕見證下,從登月艙踏足月球,在月球土地印下首個人類足印,並說出名句「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寫下人類太空探索歷史性一頁,對當時美蘇冷戰更是意義重大。艾德靈在15分鐘後亦緊隨他登月,並在地面插下美國國旗。
從月球回望地球,杭思朗說:「很驚訝那粒小豆,又美又藍,就是地球。我豎起拇指,閉起一隻眼,就可將地球遮蓋。」兩人在月球面表逗留了逾21小時,其中兩個半小時是漫步月球。
返回地球後,三名太空人在紐約市作大型巡遊,受民眾英雄式歡迎,之後兩年更到過22國訪問。但之後他決定到大學教書,低調生活,不願再在鎂美燈追逐下生活。
16歲獲飛機駕駛執照
儘管不居功,命運似乎注定他成為登月第一人。他1930年生於俄亥俄州,該州誕生的太空人人數冠絕全美。他自小沉迷飛行,16歲未懂駕車已考取飛機駕駛執照。1951年韓戰期間,在海軍服役,負責飛行偵察任務;之後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出任測試機師。出色的飛行技術和冷靜,讓他1962年成功加入NASA太空計劃,1966年參與載人太空飛行的「雙子座計劃」,首次上太空,為他登月需要長時間飛行、太空漫步和太空船對接作好準備。
太空史上,杭思朗是征空的哥倫布。他逝世消息傳出後,美國總統奧巴馬讚揚他是「美國歷來最偉大英雄之一,他首次踏足月球表面時,為人類成就了永誌難忘一刻」。將獲共和黨提名選總統的羅姆尼亦指,「月球將懷念他是首個地球兒子」。
英國《獨立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