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的《搜索》,情節如下:女青年小葉在公共汽車上不讓座的視頻,因為媒體和網路的介入,讓她成了眾矢之的,最後,她跳樓自殺。不過,不讓座和自殺的真正動因是因為她得知自己身患絕症。
不管是因為感同身受還是感歎世風日下,陳凱歌的這部電影,用一個影評界的常用詞,算有「誠意」。互聯網時代,媒體和口水暴力早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用一個女青年的遭遇去表達這種現實,比《無極》有意義一千倍。但是,兩小時的《搜索》告訴我們,光有誠意遠遠不夠。
《搜索》的絕大部分情節和細節都是被架空的。首先,真要表現媒體暴力,女主角的絕症就是對主題的游離和反對,它使得高圓圓扮演的這個角色設定一會兒是《藍色生死戀》,一會兒是《案件聚焦》,而整個電影就在這兩種風格間跳躍,直到所有的現實都被弄成超現實,我們走出影院還有茫茫然的一連串問題:高圓圓幹嘛要跟老闆王學圻借一百萬?最後遺言把這筆錢捐掉,是劫富濟貧嗎?另外,作為社會頭號新聞的主人公,高圓圓的社會關係幾乎真空,而且,不僅高圓圓關係真空,《搜索》展現的世界小到五六個突然邂逅的陌生人就能完成親情、愛情、社會、家庭、職場、懸疑、情報等所有劇情功能,搞得台灣演員趙又廷在《LOVE》之後又爽了一把,先跟姚晨同居,又用七天時間跟高圓圓見證真愛。但是,趙又廷和姚晨之間缺了甚麼導致高圓圓能迅速劈腿,我們不明確;趙又廷和高圓圓之間的愛情又是怎麼發生,我們不清楚。陳凱歌二十年前的電影,《霸王別姬》中,張國榮一個眼神收下張豐毅,是演技,更是細節,但《搜索》不想管這些了。
事實上,諸如此類細節的缺乏說服力,包括對這些細節的沒耐心經營,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病象的真正徵兆,大到法庭案例,小到人民生活,我們得到的消息都有點飄渺,歐,那個醬油瓶到底是怎麼回事?歐,最近的牛肉到底能不能吃?
於是,茫茫然的,在資訊的汪洋裏,我們變得沒有節操,這就像,《搜索》的結尾,趙又廷又要通過微博去祭奠高圓圓,他忘了,在影片初始設定的邏輯裏,微博等等網路媒體也是殺死高圓圓的一個兇手。這是陳凱歌的疏忽嗎?我不知道。也許,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裏,還有人願意編故事給我們聽,已經不容易了。
最後,我有一個細節跟大家分享,這是民政部門的一個工作人員講的:「一個老太太來給老伴註銷戶口,她小心翼翼的問我,姑娘,我老頭身份證你們可不可以不收回,我有時候想看他一眼就可以看看他的身份證……」
這個細節在網上被很多人傳,因為大家相信,這樣的故事只能來自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