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資訊發達,治療中風的「黃金三小時」相信大家早已聽聞。
中風最常見的成因是腦血管栓塞,腦細胞在缺血狀態下只能生存一段短時間,假如能及早注射溶栓劑打通血管,便可救回垂危的腦細胞──能有效修復腦細胞的時限,便是所謂的「黃金三小時」。
童話故事裏,當大鐘搭正12點,魔法便會消失,灰姑娘也會打回原形;中風發生後,當大鐘搭正3小時,腦細胞便會「玩完」,打針也沒用了……這當然是錯的!3小時只是參考數字,患者是否適合作溶栓治療要視乎個別情況,時間並非唯一的考慮。再者,中風病發越久,失去的腦細胞便越多,故此溶栓治療應盡快進行,而不是拖到3小時的最後一分最後一秒。要在短時間內為中風病人提供評估及治療,多個部門的互相配合是不可或缺的:救護車、急症室、電腦掃描、化驗室、輸送隊,當然少不了一個訓練有素的腦科醫護團隊。此外,一旦出現中風症狀,患者也應第一時間召喚救護車或趕往急症室尋求協助。
還有兩點要注意的:首先,未必每個及時接受溶栓治療的病人也能完全康復,溶栓劑很多時只能減輕中風的破壞而不是徹底修復中風。再者,溶栓治療也有一定風險,包括併發足以致命的內出血,而且中風越嚴重出血的風險便越高。醫生處理急性中風每每面對兩難,進行治療患者可能出血而死,不進行治療患者便沒機會康復,因此,除了在短時間內斷症、評估風險和作出合理決定,醫生最重要的任務是與病人和家屬充份溝通,假如醫患雙方缺乏互信,急性中風治療是肯定成不了事的。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麥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