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央行放水 滯脹重臨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央行放水 滯脹重臨 - 潘國光

美國聯儲局的會議紀錄披露有多名成員支持推量化寬鬆措施(QE3),並表示經濟復蘇步伐若沒有明顯增強,將有必要在短期內加推新寬鬆措施。此外,有傳聞指歐央行正籌備為南歐債息設定上限,若然屬實,將變相成為無限量的買債計劃。然而,德國會否如報道般,願意以量寬交換成員國的財政主權,從而加快推行財政聯盟則尚待確認,至於西、意等國會否願意以財政主權交換量寬,同樣有待分曉。
市場對央行放水救市的憧憬越來越大,但近日卻只見大宗商品價格上升,股市則未有跟隨。筆者認為有四個主要原因:(一)美股早前已升近今年高位,恐慌指數(VIX)亦一度大幅回落至14左右的五年低水,反映市場已消化了大量利好的假設。(二)包括農產品、能源及貴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近期上升,除了受量寬預期推動,也有氣候反常及地緣政治等因素。此外,南非礦工罷工導致開槍鎮壓事件,引發當地可能出現大規模的礦業罷工潮,影響貴金屬產量,亦間接推動其價格升勢。
(三)央行維持量寬預期,證明從政客的角度來說,印鈔是解決美、歐、日債務危機的「終極」方法(此外還有讓財困的政府及機構破產、債務重組,以及貿易、貨幣及軍事衝突等選擇),與通脹敏感的商品價格正反映這一終極局面。
(四)歐洲及中國的PMI指數持續偏弱,美國的PMI也沒有大改善,反映全球衰退風險猶在。另方面農產品價格上升,將限制中國短期內放寬銀根的空間。同樣地,油價上升對美國大選選情也沒有好處,聯儲局現階段不會輕舉妄動。

貴金屬料跑贏股市

除非9月13日議息會前出現重大的經濟負面消息,否則聯儲局屆時可能只會以延長低息政策、減貼現率或/及加強量寬字眼等措施來繼續拖延時間。相對來說,歐央行正面對較大的壓力,在9月6日的會議後,需推出確實的買債計劃而不能再拖延時間。
短期內商品價格超升後料會略微回吐,但未來若美、歐、日維持終極的量寬預期,那麼全球經濟勢將再次進入滯脹狀態,大宗商品尤其是貴金屬料將大幅跑贏全球股市,其中與商品相關的股份亦將較對增長敏感的股份優勝,與商品相關的貨幣亦較美、歐、日貨幣吸引。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