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藉此機會多謝曾永堅的協助,以及各方好友送給小兒的禮物。筆者在香港寬頻主持的飲食財經節目《機不可失2》拍攝場地,今個月移師黃大仙下邨冬菇亭,品嚐大排檔美食,包括雞球大包、水煮田雞和七彩及弟粥等。冬菇亭始建於70年代,一般是指興建在公共屋邨周圍的熟食亭,由於部份店主會搭建帳篷,並且佔用公眾地方,因此構成阻塞通道以及環境衞生問題。
翻新後提升回報
時而世易,部份由領匯(823)管理的冬菇亭,由2005年起推行一連串的翻新計劃,重整電力和排污系統。拍攝節目的大排檔,經營者橫跨兩代人,由舊「亭」到新「亭」,做足30年。領匯旗下物業組合,除了冬菇亭,當然還有本港公共屋邨1100萬平方呎零售物業和八萬個車位。去年完成四個AEI(Asset Enhancement Initiative)資產提升計劃,並計劃投資7.31億元翻新七個商場,其中五個可望年內完成。完成翻新工程的上水彩園廣場,鄰近上水站,受惠自由行旅客消費需求,租金收益增長相對較高。去年起,領匯先後收購將軍澳南豐廣場和海悅豪園商場,涉足私人屋苑商場投資和租務管理,由於上述兩個商場有行人天橋連接領匯旗下厚得商場,可望產生協同效應。房地產信託基金透過AEI翻新裝修、重整租戶,提升回報,本是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屋邨商場規劃變得千篇一律,缺乏地區特色。筆者在無綫主持的《創富坊——成功背後》,早前訪問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言談間得知去街市買餸,都可以「嘟」八達通,第一個試點便是領匯旗下大埔大元街市。40年前,大元邨現址仍是汪洋大海,70年代尾大埔進行大規模填海後才興建。資產項目提升,租金縱然上升,衞生環境改善,場內冷氣開放,地面不再濕滑,老店繼續營業,亦有可取之處。冬菇亭「嘆」冷氣和美食,街市買餸「嘟」八達通,傳統文化和地區發展,原來可以走得更加近。黃德几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