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醜聞》
【本報訊】因反洗黑錢不力被美國調查的滙控(005),突遭美資評級機構標普,將集團與其主要附屬機構的評級展望,由「穩定」降為「負面」,滙豐銀行展望則維持不變。
記者:劉美儀
報告認為法律訴訟及罰款等不明朗變化,對滙控評級可能構成潛在負面影響,事件亦令外界對其一貫有效的風險管理能力「存疑」。
是次乃美國監管當局,接連就英資行助洗黑錢,與制裁國家進行非法資金往還等調查以來,首次有受查銀行的評級展望被調低。因操控倫敦美元同業拆息(LIBOR)醜聞而被罰款的巴克萊,7月初亦被穆迪將其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
標普出手 市場震驚
市場對滙控與當局和解談判,進入關鍵時刻之際,有評級機構突然行動感到奇怪,滙豐發言人拒就標普報告置評,滙控昨在港隨大市下跌,收報68.3元,跌1.51%,倫敦開市後續徘徊相若水位。
滙控評級展望雖被降,但標普確認集團長期信貸評級「AA-」,滙控及英國滙豐等交易對手信貸評級,即「A+」及「A-1」級別,亦獲確認。
報告表示,調低滙控評級展望,乃基於近期美國監管機構,對集團反洗錢不力指控,及英國當局對其不當銷售還款保障保險(PPI)與利率對冲產品等違規事宜所引發,雖然滙控不是唯一面對這些調查罰款的銀行,但標普指,此舉可能對集團評級構成潛在負面影響(specificnegativeratingimplications)。
美參議院對滙控發表長達335頁的調查報告,標普認為不僅反映機構層面的失誤(entity-levelfailings),而是企業風險管理及監控文化有潛在性失效(potentialfailure),下情不能上達,令高層無法知悉監控問題,協調各部解決。
料最終達成和解方案
事件亦可能顯示滙控以成本考慮,先於風險管理的結果,令一向以穩健及監管見稱的滙控,監控效力「存疑」(indoubt)。但標普亦認同,行政總裁歐智華上場後,在精簡架構及糾正錯誤所取得的進展。
法巴證券分析執行董事陳志銘指,調低展望不等於評級被降,對集團發債成本不構成影響。他預期,滙控與美國當局就洗錢等違規核查,可達成和解方案,罰款額亦在可控範圍內。《彭博》通訊引述消息說,滙控正爭取與曼克頓地院,在9月內達成和解方案,雖然渣打(2888)調查可能令進度略緩,惟下月內達成協議仍有可能。
美國監管當局對滙控渣打等調查事件簿
【10/7】美參議院網頁公佈,旗下委員會將於7月17日,就滙控助洗錢及恐怖組織資金活動舉行聽證會
【10/7】滙控行政總裁歐智華發表內部通訊,表明集團在聽證會將認錯及道歉
【17/7】參議院就滙控發表長達335頁的調查報告
【30/7】滙控公佈中期業績,披露已為美國洗錢案作7億美元撥備
【6/8】紐約州金融局突向渣打發出指令書,指控集團與制裁國伊朗進行非法交易,又揚言吊銷其紐約分行牌
【15/8】聆訊日前夕,渣打與紐約州金融局達成和解,前者同意支付3.4億美元罰款